新闻中心 >  要闻 > 

安徽各地美术馆推出艺术展览 为观众奉上夏日艺术盛宴

发表于:2023-08-11 10:34  作者:晋文婧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汪影

近日,安徽省美术馆内,市民在欣赏敦煌壁画沉浸式影片。(记者 程兆/摄)

近日,安徽省美术馆内,市民在欣赏敦煌壁画沉浸式影片。(记者 程兆/摄)

假日里,小朋友在安徽博物馆新馆参观青铜器展览。(通讯员 陈三虎/摄)

户外炎热,馆内清凉,各类展馆是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文化消费生活的新去处。今年夏天,从安徽省美术馆到省内各类美术馆,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乡村百变——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展、造化心源——林州大峡谷写生作品展等20多个展览,为参观者奉上了一场场解暑养心的夏日艺术盛宴。

近年来,继“博物馆热”之后,各地的美术馆、艺术馆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跨文化、重经典、讲创新的艺术展览,传递美学价值、添彩美好生活、赋能文旅融合,凸显了张扬美的旗帜、释放艺术浪漫、不断向上向善的时代浪潮和文化风尚。

接续传统与现代的审美

敦煌,是文化遗址,也是艺术宝库。经过千年营造,莫高窟的壁画、雕塑、石窟建筑三大艺术形式享誉全球。最近,“敦煌”从遥远的大西北来到了安徽。

由省美术馆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全新大型沉浸式展览“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近日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现场展示了历代敦煌守护者所临摹的30余幅敦煌壁画作品和沉浸式影片。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展览在“游丝坠天”“绚彩积岩”“纹采飞扬”“谋局如意”等板块中,解构敦煌壁画线、色、纹、布局、构图等多层艺术内涵。通过原创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讲述敦煌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延续,将敦煌万象汇于观众眼前。

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放已有一年之余,这座位于巢湖之滨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正在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心仪的打卡地。在这个暑期,除了讲述敦煌艺术,它也呈现了多场勾连传统与现代的颇具特色的展览。

大漆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是安徽省美术馆与湖北美术馆的一次合作。对于两地美术馆立足于现代艺术的选择,或许可以从博物馆的古老藏品里找到线索。安徽和湖北皆受楚文化的滋养,漆艺文明历史悠久、传统资源深厚。湖北是荆楚文化的主要辐射区域,“楚式漆器”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漆器220多件,那些让世界惊叹的精美楚漆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此次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的“大漆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是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国内巡展的首站。展出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漆艺作品近50件,既有经典的漆器、漆画,也有实验性的装置、影像等,既有对传统经典漆器造物技法和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又有对漆艺当代表达的探索和创新,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而且提供了丰厚的审美文化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审美的文化内核、艺术形式、创作源泉,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方式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打动人心。

打通城市与乡村的美育

省美术馆近期新展不断。除了上述提及的两项大展,还有中国当代版画六十家原作展、花·非花——蔡锦艺术展、夏日奇旅——插画艺术主题展、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等,内容涵盖了经典作品、当代佳作、现代艺术等各个方面。

合肥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艺术类展馆,这个夏天也为观众奉献了不少特色展。如亚明艺术馆的“有风雅颂——第二届亚明艺术馆中青年扇面绘画邀请展”、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的“乡村百变——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展”等。

乡村,是艺术家回望的家园,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铜陵市美术馆的乡情沃土——江冰彩墨、马鞍山市美术馆的筑梦乡山——林兵画展等诸多展览陆续开展……城市里的美术馆,浓墨重彩地抒写乡村主题,那么乡村里呢?艺术如何在乡野记录时代、塑造风尚?美术场馆能否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美育的力量?

加强乡村美育的呼声由来已久。事实上,近年来,艺术下沉、介入乡村的实践活动逐渐增多,黄山的碧山、合肥的崔岗,都在美术场馆、艺术普及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乡村美术馆”是一个新概念,无须大而全,但且小而美,业内人士认为,乡村和城市美术馆应当实现错位发展,不必效仿、无法移植,而要因地制宜,使其与乡村产生深层联系。乡村美育需保持开放性与传承性,一方面合理利用乡村环境资源,引导民众认识自然美;另一方面引导民众从乡土民俗、乡土文化、民间工艺中认识艺术美、生活美。

近日,在怀宁县美术馆内,一场剪纸作品展正在进行。美术馆负责人何凤转依托这个基层美术馆,多年来在乡村美育上进行积极探索。她也一直在思考: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中,谁来告诉孩子们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获得审美的能力?

为培养乡村青少年的美术兴趣,8年前,何凤转开始创作农村儿童题材的国画漫画,创作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国画漫画作品近千幅。同时,美术馆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坚持每月两次到乡村学校,为孩子们进行书画辅导。在何凤转等志愿者的帮助下,怀宁县地处偏远地区的雷埠乡、腊树镇、小市镇,近年来共有200多名留守儿童走进书画艺术世界。何凤转认为,结合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与乡村美育的普及教育,将在城市实践中成熟的公共教育合作模式搬至乡村,是一种“流动美术馆”,是城乡美育资源平衡发展的探索之一。

理解被赋予更多属性的“看展”

各类展览,为人们带来美的熏陶,也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属性。

在哪儿看?在某网络平台统计的最受欢迎的景区前十类中,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排在第四位。去年,安徽省美术馆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一年多来,这里成为了安徽省的艺术新空间、文化新地标。

当然,看展览也并不完全局限于美术馆、艺术馆等专门场馆中,在商圈、社区、校园、街道、天桥,大大小小多元而新颖的艺术展览,正在成为一种日常风景。如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的重大主题美术展览,作品包括雕塑、水粉、油画等多种艺术样式,由师生共同参与呈现。展览对外开放,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校园文化,更是传承精神、拥抱时代的注解。

什么观众看?看展观众的结构逐步发生着变化。以往的观众多以文博、文物、艺术爱好者为主;如今,人群的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展览爱好者、打卡爱好者、文创产品搜集爱好者、汉服爱好者等,常常会共同聚集于一个场馆、一场展览中。

怎么看?打卡、拍照、发圈、写攻略笔记、晒社交平台,成为一些年轻观众的全套流程。大家根据自身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一起讨论,相互分享,形成共鸣。

每一代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社交生态。新生代观众,更加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由此也诞生了年轻人社交形式之一——“看展式社交”。这一现象彰显着年轻一代精神需求的提升,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也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当然,凡此种种,也给博物馆、美术馆提出了新要求: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的同时,还需要主动走出馆舍,把美术馆等场馆的展览要义投放入大千世界;在深耕展览主题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在展陈方式出新出彩;在构思观众观展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社交需求的存在,以便让整个展览成功“破圈”。策展者和看展人,正在迎来一个“双向奔赴”的新局面。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