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辛县巩店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改革,聚焦特产制品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推动线上销售,乡村特产制品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传统产品上因势利导,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马庙村大何粉皮厂不断改进传统手艺,把小粉皮发展成为增收致富“大产业”。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利辛县巩店镇马庙村大何粉皮加工厂,院子里的晾架上一排排粉皮晶莹剔透,张张圆如玉盘、薄如蝉翼。工厂负责人吕金平正和几名工人忙着加工粉皮,把出锅的红薯粉皮一张张平整的摆放在晾晒板上。工厂现场一片忙碌,一张张粉皮好似从蓝天上揭裱成无数个乡村致富的幸福“圆圈”。
大何粉皮以晶莹透亮、口感细腻而著称。制粉工人把红薯淀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调和,然后用小勺将糊状淀粉倒入铜盘中,将铜盘浮入锅中的开水上面,并用手拨动铜盘快速旋转,使粉糊由盘底中心向四周均匀地摊开,同时受热而按铜盘底部的形状和大小糊化成型,过一分钟左右再把铜盘放入冷水中,捞出放到晾晒箅子上风干成为粉皮。
“只要天气好适宜晾晒,我们就生产加工,每天加工粉皮300公斤左右,常常供不应求。”吕金平说,为此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既解决了产能不足问题,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在这里打工很舒心,忙时务农、闲时务工,一年收入一万多元,收入补贴够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的孙子和老伴。”正在忙着晾晒粉皮的75岁村民何振言说。
吕金平说,过去主要采用手工制作粉皮,这种加工方法效率低,费时费力。2000年,她从山东曲阜购买了一套粉皮加工机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口感好,质量有保障,效率得到成倍提升,一年加工100多吨。这也使得大何粉皮名声大噪,线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产品远销河南、湖北、江苏等地。
“下一步,我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公司+农户+订单+’的运作模式,集红薯规模化种植和红薯粉皮加工、销售为一体,一起致富奔小康。”看看满院子晾晒的红薯粉皮,吕金平充满信心地说。(图文/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