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体育 > 

聚焦学青会:提升体育技能 添彩校园生活

发表于:2023-11-13 10:45  作者:王亮、陶相安、祝佳祺、闫伊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沈好好

(记者 王亮/摄

第一届学青会公开组篮球男子十八岁以下组小组赛在广西玉林市体育馆进行。图为运动员在比赛中。

走进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赛场,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年轻选手齐聚一堂,用一次次亮眼表现奏响嘹亮的青春赞歌。每一项成绩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的辛劳与汗水,也诠释了拼搏奋进的力量。

提升体育技能,不仅让青年学子登上耀眼舞台,也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增光添彩。

树立榜样,带动项目发展

空翻、头旋、定格……近日,学青会霹雳舞项目决赛在广西钦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伴随动感的音乐,参赛选手轮番登台对决,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经过激烈角逐,江苏南京队选手亓祥宇和广西南宁队选手郭朴分别获得男子、女子个人组冠军。

本次比赛,参赛选手整体竞技水平较高。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霹雳舞国际级裁判员郑杨表示,近年来,中国霹雳舞运动发展迅猛,不少选手已具备在国际赛场大显身手的实力,亓祥宇和郭朴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亓祥宇获得杭州亚运会铜牌,郭朴曾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资格赛。

从风格特点来说,这两名选手的比赛非常具有观赏性。亓祥宇擅长将武术动作融入舞蹈之中,郭朴的动作则潇洒飘逸,灵动而有张力。比赛现场,不少选手表示,这两名冠军得主既是对手,也是追赶的目标。而在校园中,他们也具有颇高人气,发挥着榜样的作用。郭朴介绍,她经常参加各类校园活动,霹雳舞已成为她所在学校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有不少同学在她的带动下开始练习霹雳舞。

本次比赛是霹雳舞项目首次亮相面向青年的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秘书长苏洁介绍,近年来,霹雳舞运动在校园中开展得尤为火热。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已经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未来,还将继续与教育部门合作,在联合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体教融合。

增进友谊,凝聚团队力量

11月10日下午,广西南宁三塘体育训练比赛基地轮滑综合馆内人声鼎沸。在学青会轮滑球女子组决赛中,广东广州队以7∶3的成绩战胜安徽滁州队,以五战全胜、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该项目冠军。紧张激烈的比赛,让双方队员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本场比赛,广州队开局顺利,以2∶0抢占先机,但滁州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在下半场将比分追至3∶3。关键时刻,广州队稳扎稳打,通过默契的团队配合连续得分,最终取得胜利。

广州队教练陈伟舜赛后表示,能够赢下比赛,得益于队员不断增强的团队意识。本场比赛,后卫队员在分配球上处理得更加合理,同时前锋也减少单打,更加注意与队友的配合。他介绍,球队主力队员在一起磨合很久了,参加过不少国内和国际大赛。今年举办的第十九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获得女子青年组亚军。这些经历让她们更加了解彼此、信任彼此。

轮滑球好比“旱地版冰球”,每支球队有5名上场队员,包括1名门将。将一枚手掌大小的黑色圆块攻入对方球门,即可得分。这需要队员不断传导球,寻找对手防线的漏洞。在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中,队员们需要通过大量尝试才能找到破门机会,攻防两端都非常考验团队配合水平。

不少队员表示,参与这项团队运动的乐趣之一是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广州队中,曾梓柔、黄淑怡就读于广州协和学校高一年级,两人从小学二年级就在一起打球。曾梓柔表示,她们越来越默契,比赛中无需沟通太多,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对我们而言,球队就是另一个家。”黄淑怡说。

以体育人,助力全面成长

学青会毽球项目比赛场地设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体育馆。连日来,场馆内加油助威声阵阵,为校园增添更多活力。

聊起毽球,北京队选手顾煜贤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来自清华大学,年仅24岁就已经是计算机系博士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男子三人毽球进入八强、花毽四人接力获得第五名、女子一分钟盘踢夺得第三名……”说起北京队取得的成绩,顾煜贤如数家珍。这次他参加了3个项目,很喜欢学青会的比赛氛围。

平时在校园中,顾煜贤积极推广毽球项目。他不仅是校毽球协会的成员,也是清华大学毽球队队长。从大一开始接触毽球的他,对这项运动充满热情,“毽球对场地要求不高,易于开展;身体对抗不算激烈,适宜人群广;同时也很有趣,有很多玩法。”他认为,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丰富生活。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本次学青会,清华大学共有62名学生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他表示,为了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赛事,清华大学还开创了贯穿全年的“马约翰杯”竞赛体系。“提升体育技能、参与体育赛事,既是让学生强身健体,也是以体育人,这对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才很有帮助。”刘波说。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