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在这场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上,安徽代表团的选手们拼技能、展风采,获得6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与首届相比在金牌和奖牌数量上均有大幅提升。
大赛让一批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这无疑对安徽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风向标意义。截至今年6月,安徽技能人才总量已达70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7万人,技能人才正成为支撑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安徽提出“技工大省”迈向“技工强省”目标,并在顶层设计上进行推动,其底气何在?
技能花开江淮大地
从57岁“老师傅”到17岁“小工匠”、从企业职工到在校学生,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安徽参赛选手“百花齐放”,他们用技艺诠释工匠精神,尽显劳动之美、技能之光。
大赛中获得增材制造项目金牌的选手许文豪来自马鞍山技师学院青苗竞赛班。平日里,许文豪常用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别人学得好,我再比别人多努力一下,就可以比别人学得更好。”
入选大赛安徽省代表团后,许文豪放弃暑假休息,主动留校备战,每天训练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达半年的分散训练、集中训练和走训活动,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比赛中他沉着应战、精心操作,一路过关斩将、力克群雄,最终摘得增材制造(世赛选拔)项目金牌。
除了单兵作战,比赛还讲求配合上的默契。在园艺项目的比赛中,来自黄山学院的甘钊慈和闫志广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完美的默契度拿下双人赛金牌。甘钊慈赛后表示,和国内顶尖对手同台竞技、向他们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也为日后的技能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当我获得金牌站在领奖台那一刻,内心是特别开心的,不枉费这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烹饪(西餐)项目金牌获得者杨萧剑来自安徽新东方烹饪高级技工学校,如今年仅19岁的他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未来将有望代表国家出征世界赛事。
安徽省政府对在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选手和作出突出贡献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土壤
近些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形成了相互衔接配套、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技工大省”向“技工强省”迈进。
11月5日,安徽万通高级技工学校,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启动,来自全省各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秀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切磋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首位产业”,近年来,安徽省服务重点产业用工,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同时,聚焦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着力打造“乡村工匠”培育、青年技能人才培育等技能培训品牌,年均培训重点群体近90万人次。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数据显示,安徽省技工院校总量达88所,较2015年底增长83.3%,实现16个地市全覆盖,2022年底在校生规模达24.2万人。
安徽的目标是,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00所、在校生稳定在30万人以上,打造8所高水平技师学院、10所优质技工学校和20个高水平专业集群。以点带面提升全省技工教育水平,更好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
技能评价体系是技能人才提升的重要抓手。安徽聚焦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技能评价提质扩面行动,大力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培育选树评价工作走在前列的规范企业。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在全国率先评聘首席技师9名、特级技师128名。创新建立“高技能人才统考周”“以赛代评”等制度,有效破解竞赛取证难题,助推高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增速。
平台载体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安徽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载体,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安徽技能健儿在国际、国内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上频频摘金夺银。搭建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目前,全省已建设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8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90个,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真材实料”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安徽聚焦提升待遇地位强化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定期开展全省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在政府特殊津贴等评选中对高技能人才单独切块,常态化开展高技能人才宣传……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一批批高技能领军人才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仅成为青年人追捧的新时代偶像,还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技能建设“加速度”,技能逐梦正当时。未来,江淮大地一定会涌现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书写更多技能成才、技能强国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