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翰林/摄)
在“夜校”的课堂上,学员们正在学习非遗面点制作
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重新“出圈”,1月26日晚,在合肥市庐阳区海棠书院内,“庐阳夜校”正式开课。从线上报名到线下开课,只花了四天时间。不仅是年轻人,还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踊跃加入。
非遗搬进“夜校” 课程够有“烟火气”
龙年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社交平台上一条“庐阳夜校”的推送吸引了合肥市民们的关注。去年11月,从“合肥夜校”火热招募后,合肥市工人文化宫以及部分街道社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开设了多家“夜校”。课程涵盖范围广,已经吸纳了各年龄段的市民参与其中。
“夜校”一位难求。“我们在开设初期,经过多次论证,想充分融入城区特色。”庐阳区文化馆副馆长王茵子回想起前期的筹备工作,依旧记忆犹新。
“既然有丰富的资源,那就要发挥最大的优势,我们决定从非遗开始‘试水’。”王茵子和同事们一起,将庐阳区所有的非遗项目全部罗列了一遍,最终敲定了30多项非遗技艺,找到对应的非遗传承人,大家面对面聊了聊。
已过而立之年的胡伟伟,是合肥市市级非遗项目刘鸿盛特色小吃的第五代传承人。当他了解到庐阳区正在准备“夜校”课程,并且首选的是非遗赛道,他第一个报了名。
胡伟伟坦言,刘鸿盛作为美食类的非遗项目,平常参与商业活动比较多,类似于“夜校”这样的线下活动却很少涉及。当王茵子的需求和胡伟伟碰撞后,两人一拍即合,“庐阳夜校”的首期课程很快就敲定下来:“一笼烟火气”,非遗面点初阶课。
兴趣和“普惠”相遇 “夜校热”不“退温”
晚上7时,庐阳区海棠书院的活动室内灯火通明,在充满非遗文化气息的教室里,30名学员戴上手套,拿着擀面杖,聚精会神地听着面点师傅讲解,早已跃跃欲试。
在胡伟伟和其他几位面点师傅的指导下,学员们双手已经沾满了面粉,一刻也没停下,时不时还得观望身边学员的进展。
“好玩,但是也很难。这是我第一次碰面粉。”学员刘明是在同事的“撺掇”下报名的,一开始想着就是做面点,应该不会很难,但当自己真的上手却发现并非易事。虽然嘴上说着难,但刘明学得却很认真。“能够从非遗传承人这里学习,还是不错的机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感受这堂面点课的学员不仅有上班族、银发族,还有父母带着的几岁萌娃,以及在校大学生。
这让王茵子始料不及也喜出望外。“第一节课的时间定在26日,此前我们都想过一些可能发生的结果,比如没有人报名,学员招不满……”
而这些之前想过的结果,都没有发生。相反的是,在推出第一期预告后,差不多半个小时,课程学员就招满了。王茵子的同事们在线上建了群聊,现在也都全部满员。
“你看,很多人在问后续的课程时间,我们准备在下周推出非遗剪纸课,也很符合节庆。”王茵子拿出手机打开群聊,依旧还有市民在询问课程问题。“非遗是我们的特色,后续也会有妆教、茶艺、戏曲等课程。”王茵子说,除了丰富课程外,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场地扩充和学习费用上不断优化。特别是在价格上,主打的就是一杯奶茶钱,一定要做到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