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资讯 > 

肥西县精心勾勒“点线面” 绘就思政教育“立方体”

发表于:2024-03-04 16:07  作者:陈姝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紫芊

近年来,肥西县创新思路,搭建载体,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努力使思政课由小教室走向大讲堂,从小科目走向大实践,从小叠加走向大融合,有效探索形成一条通过勾勒“点线面”进而绘就思政“立方体”的创新拓展之路。  

点上聚焦:多形式创新,高水平做优“大生态”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点”,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兴趣和特点,思政教育可以更加贴近学生个体实际,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每个点也可以成为思政教育活跃因素,通过个体行动与影响,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为了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聚人气,肥西县中小学广大教师纷纷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从学生兴趣需求入手,将思政教育与音乐、美术及社会热点话题巧妙结合,使思政教育入耳入心。  

在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校,几位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剧本原创,邀请少先队员、家长、老师等共同参演,形成了多个分模块专题微课堂,其中有红领巾微课堂、“双减”微课堂,也有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的开学特辑、学习二十大专栏等,覆盖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课堂,授课形式鲜活有趣,课程内容丰富有料,课堂效果‘声’入人心,对我们‘胃口’,帮我们‘解渴’。”不少学生在上完思政课后如是感慨道。三年来,上派学区中心校已创作上百期思政微视频,利用校园公众号专栏实现微课资源共享,在肥西县甚至合肥市都发挥了良好辐射带动作用。  

《旋律中的思政》是肥西二中校本课程,课堂上,音乐老师用歌曲导入,以旋律解构歌曲形式,为孩子们带来美育熏陶;思政教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解读歌词寓意,构建起歌曲背后精神世界,从而让思政教育少了空洞乏味,多了真情实感。  

今年1月中旬,肥西县首个智慧思政教室正式启用。该教室融合了VR、党史滑动展屏、党建阅读机,配置了实时录播、三屏共享和智慧课堂,开设了初心书屋,通过新技术赋能学生成才,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学校内涵式发展,从而有效助推全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  

线上延伸:多层次发力,高质量做实“大体系”  

在几何学中,线是由点构成,线代表着引导和连接。而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将不同人群通过“一条线”串联起来,并沿着这条线有效开展思政教育。  

几年来,肥西县统筹全县思政资源,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了由“思政微课堂”“思政大讲堂”和“思政故事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两堂一会”思政教育品牌,扎实开展思政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七进”活动,推动形成上下一条线、合力育新人的思政教育体系。  

2023年9月,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开学第一课上,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思政课,勉励广大师生争做“有志青年”,求真务实、肯干吃苦,一代代接续奋斗。这源于当年3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肥西二中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双方从机制、内容和队伍着手,有效实现共建、共学、共研、共进,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多点连接,高效推进,目前肥西县的思政教育“触角”更宽广了,“根系”更发达了,“学思践悟”四个字有效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整体规划、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面上拓展:多渠道聚力,高效能做强“大课堂”  

在肥西县,“线”上思政教育并不单线突进,而是通过资源整合、渗透融合和渠道联合,有效形成一个综合立体教育网络。  

2022年底,肥西县深入挖掘本地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地标等红色资源,用通俗易懂语言编写故事文案,以娓娓道来声音进行讲述,录制成上百集音频故事,并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平台形成《声动肥西》有声专辑,小井庄、延乔路等教育阵地,马子中、颜文斗等革命烈士,两打聚星街、智袭周小圩等经典案例都成为音频故事内容。截至2023年8月底,《声动肥西》有声专辑收听总时长超过120万分钟。  

2023年4月,《声动肥西》红色文化互动体验区正式在延乔路亮相,来往行人只需微信扫码墙上二维码,即可在线收听、“邮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让延乔路彻底“活”了起来。肥西县还将《声动肥西》有声专辑应用于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园、景点等线下场景,搭建线下扫码收听点100多个,与线上联动,进一步扩大了思政教育覆盖面。  

正是基于对思政教育“点线面”的精心勾勒和持续发力,肥西县思政教育有效形成了一个立体多维教育路径:通过“点”的需求关注,确保每个学生能在思政教育中找到兴趣;通过“线”的连接延伸,构建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思政教育网络;通过“面”的空间拓展,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图文/陈姝)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