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家底雄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好。数据显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链综合评价居全国第5位、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6位。在这片土壤里,大模型的落地进展究竟如何?
抢跑通用大模型
“听说今年尔滨特别火,作为南方小土豆还挺想去玩一下的。要不你用东北话介绍下有啥好玩的呗?”前不久,科大讯飞在合肥举行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升级发布会,3.5版大模型综合性能逼近GPT-4 Turbo当前水平。
据悉,讯飞星火V3.5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大模型发展,应用才是硬道理。”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讯飞星火自去年5月诞生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其大模型能力,深耕千行百业的应用刚需。
使用智能问答高效完成教学方案设计;通过大模型咨询人际关系等生活中的烦恼;一键快速自动生成文档和PPT……大模型正一步步走进生活。
“星火大模型的用户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个人用户的统计显示,到去年底已有2.7万开发者开发出4.9万个应用,想法、创意通过大模型变成了产品、服务,进而创新、创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基础,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技术领先和应用态势,意味着我省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国内11家大模型备案登场,在首批备案的11家大模型中,安徽是北上广以外唯一有大模型入选的省份。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领域,安徽已跻身国家重点布局。
模型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线”。当前,我省正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快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围绕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其他路径和安全技术攻关要点分类重点攻关。不断升级和丰富其大模型的应用与功能,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加快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
业界认为,大模型具有参数量大、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特点,在安监、设备、营销等专业场景已展现出明显的应用潜力。随着电网规模成倍扩张,电网生成的数据也在日益增加,海量数据面前,人工审核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电网对能源安全的要求极高,对设备故障率和误检率也有着极致标准。”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算法总监艾坤介绍,公司在去年发布了视觉大模型,在电力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文字与图像的语义对齐,将大语言模型的开放性能力植入到检测器中,能够实现面向电网开放场景的高精度检测能力。
艾坤举了个例子,利用大模型,一台机器24小时可以处理60万张图片,这是人远远达不到的。
“这款大模型能够优化电网安全巡视的智能化能力,提升缺陷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率,缓解电力巡检压力,降低区域停电、设备损坏甚至火灾等安全风险和事故问题,保障电力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艾坤说。
去年是通用人工智能元年,也是我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基之年。这一年,我省场景创新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征集发布场景机会206项,打造国家电网配网无人机隐患缺陷诊断等一批场景应用示范。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市场载体。模型的关键在于“用”,场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模型才能更好循环、“越磨越光”。
安徽省科技厅人工智能专班工作组副主任吴锐介绍,在落地应用上,今后将强化场景应用标杆示范,加快国有企业场景开放和政府投资项目场景应用;强化示范带动应用。支持市、县、园区开展大模型应用试点,结合地方实际和场景需求开展行业应用;强化大模型应用演进。全力推动大模型行业应用,支持企业打造重点行业型、专业型大模型,在政务、汽车、工业等领域实现不少于8个行业应用推广。此外,将强化产业培训。开展各类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懂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抓人工智能”;依托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产业组织人才350人以上。
构建人工智能“生态雨林”
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雨林,既需要参天大树型选手,也需要幼苗和种子型选手。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里,就有一支人工智能种子团队。
去年年底在芜湖举办的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上,原子回声团队签约落地合肥,创始人团队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对于预训练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等核心技术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和业务经验。
“团队可以算是国内较早研究大模型相关的一批人,早在2019年就开始进行初步探索,去年有了1.0版本,目前仍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原子大模型负责人张俊祺介绍,自主研发的原子大模型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任务执行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权威中文大模型评测榜单C-Eval中,成绩突出位居前十,跻身国内中文大模型领先梯队。
“选择落地合肥,是因为安徽的创新环境太好了!”张俊祺说,合肥把团队引进到研究院里,在人才支持、科研经费以及办公场地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这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据了解,去年举办的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了国内30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参赛,省外占比超过80%。大赛期间组织各市开展对接,参赛项目已落地4个、意向签约9个、跟踪在谈67个。
通过大赛招引,发掘种子选手是我省在培育产业生态上的缩影。2023年,我省全年纳入“双招双引”平台人工智能落地项目744个、总投资额3602亿元,跟踪在谈项目82个、总投资额超900亿元,其中合肥、芜湖、滁州项目数排名前三,芜湖、合肥、安庆投资额排名前三。
当前,通过开展各类人工智能培训,全省上下掀起学习热潮,认知水平显著提升,芜湖、马鞍山等市将通用人工智能作为发展重点,正积极制定专项扶持政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渐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