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背景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年来,安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全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百姓福祉持续增进。 2019年,全省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11万套,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7所,启动建设37个县(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以上、10%以上,增幅均居全国前列。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底盘”。今年疫情发生后,我省紧盯民生基本需求保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给予民生保障线“非常守护”;紧盯务工矛盾问题保就业,陆续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紧盯重点困难群体保底线,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瞄准疫情下的社会难点,疏解百姓的烦心事,传递抗疫过程中的民生温度。受益于此,一季度,安徽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逐步正常,经济社会基本面总体稳定。

一个个数字、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落地、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国际疫情蔓延,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充分估计疫情带来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省还有8.7万贫困人口未脱贫,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要按照省委要求,抓紧抓实抓细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坚持“四个不摘”,贫困县党政“一把手”要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裁员率放宽至5.5%,对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20%;全面推广“共享员工”,促进人力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共享;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可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等网络招聘平台开展招聘……疫情发生后,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保障用工政策,为企业做好就业服务,成效逐步显现。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保居民就业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关注就业困难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兜牢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稳住了“饭碗”,也就稳定了信心。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是美好生活的具体目标。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特别是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民生工程是安徽民生工作的金字招牌,我省近日明确了今年33项民生工程的具体事项和实施要求。要坚持以重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聚焦短板领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部门要真正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改善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必将进一步凝聚江淮儿女迎难而上、发愤图强、战胜疫情的精气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交上党和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