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藏十年的白崖寨景区、有你不知道的四种颜色
他是一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古寨堡;
他2001年白崖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14日,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他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始建于元朝末期,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白崖石砌的古城墙绵延十余华里,被文史专家誉称为“南国小长城”。
白崖寨可以四种颜色来诠释:古、红、绿、白。
古色:700年古寨华东第一古堡
白崖寨始建于元末,因依托白崖山筑起的寨堡而得名。据省文化考古专家考证,白崖寨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华东第一古堡”。
据记载,公元1330年,蒙古人南下中原,战祸频发。元末义士吴仕杰率众垒寨御寇。依东峰、西峰、北岭各以为营,间列市肆。唯西营峰悬一线,峭壁摩天,有坦处仅可插屋数椽。
明末崇祯年间,战乱频繁,本县人徐行献山扩城,不但扩大了寨堡面积,而且加固重修城墙。
光绪年间,清代刑部主事贺颀、工部主事贺欣兄弟俩辞官归隐,为保障乡里,仿效前人吴仕杰,各捐谷二千石,重修寨城,乡邻闻讯,热情赞助帮工扩充寨城,使之能容万余人。他们在寨城东、北、南三面修造石城,将石城垒就比原基扩宽一米,新增三座城门,分别是听雨门、乘风门和朝九门。
白崖寨留下了许多古代军事遗迹、摩崖石刻,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军,都在此留下了刀光剑影和万丈豪情。
公元1637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挺进宿松,明将史可法率兵驻此,被张献忠所率领的起义军围困甚急,在东峰石壁题有悲壮名联:“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在史可法面临全军覆没之际,总兵左良玉率兵来援,加之乡民助战,史可法转败为胜,获胜后在西峰亲题“最上一乘”记功。
如今白崖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寨墙全长4264米,差不多绵延十华里。古人利用白崖山上现成的片石垒就的石墙高3米,宽1米,险要地段为双层。
在冷兵器时代,凭借天然的险要位置和高大的寨墙,这里俨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在,游客拾365级阶梯而上,还可以直达攀龙门而进入寨中心,感受这里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和古寨文化。
绿色:植被丰茂抬头即能见“囍”
白崖寨峰陡崖峭,景观繁多,山上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枫香、映山红等100余科700多种,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宛若一幅神奇的山水画。
旱莲木与南酸枣树,更是白崖寨绿色的代表性体现。其对生长环境尤其挑剔。
旱莲木:别名喜树,在进入攀龙门后,可见城内天然一片喜树木,高约25-30米,直插云霄,须仰视才能看见树冠。应了进此门“抬头见囍”之兆。
南酸枣:树干挺直,果核较大且非常坚硬,因其顶端有五个眼,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五福临门”的意思。其果核也同时被称为“五眼六通菩提子”。
红色:坚固城墙造就不朽史章
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经趾凤河进入白崖寨整编,组建红二十七军。刘士奇任军长,全军约4000余人。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展开激战,歼敌一个团,战后在寨内关帝庙召开庆功大会。不久又成立了蕲春、宿松、太湖工作委员会,为白崖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革命战争的不朽史章。至今西门外百花石旁犹存几座无名红军烈士墓。
在山脚下的红二十七军纪念馆,奋勇向前的红军战士雕塑群以及两侧墙上深深浅浅的红军战士浮雕,瞬间让人感受到红二十七军将士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白色:霞光闪耀奇石耸立林间
白崖寨所在山体地质结构大部分为片麻岩系列,间有花岗岩,还有蓝晶石岩透镜体,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末的大别山运动。
“白崖寨”因山顶裸露白色崖石而得名,在阳光照射下的崖石散发出闪闪银光,光彩夺目。
白崖山全是风化石,唯独百花门前有两扇百花石,相对耸立。由于长期栉风沐雨,石上显出各种花纹,如山菊、牡丹等。太阳刚出东山头,缕缕金光洒在含有云母的崖石上,反射出一片白色的霞光。
白崖寨寨墙顺山脉走向,有的沿山腰而筑,有的在峭壁上逶迤起伏,曲折蛇行,共环绕五座山峰,其中主峰雁恋坡海拔476米,窄径凌空,崖飘百仞。寨城内外,峰峦嵯峨,芳草佳木,叠翠流香,天工与人工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中露出神奇,引人入胜。白崖山上奇石颇多,如石笋、青蛙石、道人石、脚印石、龙骨石、百花石之类,惟妙惟肖。
从2009年起,白崖寨景区未对外经营性开放,十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景区管理模式,加大白崖寨保护修缮力度,实施景区景观质量提升工程,各类文物古迹和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保护和改善。
白崖寨景区于2020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这封藏的十年里,古色的历史文化依旧沉淀,绿色的森林植被更加繁盛,红色的胜利精神不曾改变,白色的独特景观神奇壮丽,它们在这里,在白崖寨,在你我前行的脚步上。这十年,是白崖寨经历风雨的点点滴滴,是白崖寨丰富和更新的隐匿时光,更是白崖寨期盼游客的的焕然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