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秉持“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 2017年1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基地,安徽着力构建“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有序推进“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形成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创新网络。4年多来,安徽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增长39%;4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

瞄准最前沿,取得新突破。依托大科学装置,我省在原始创新领域,对标世界一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2017年创造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新的世界纪录,2018年获得可重复的大于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2019年,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在合肥竣工交付;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获重大突破,磁场强度达42.9T、位列世界第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自主研发缓冲拉杆关键部件,保障“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6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最新成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保驾护航;为北斗导航系统提供3000多套部件产品……关键领域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聚力高质量,培育新动能。“十三五”期间,我省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十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芯屏器合”组合大显身手,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获批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37件,2019年产值同比增长13.4%。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安徽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4位。

完善创新链,筑造新高地。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8个“全创改”区域之一,我省大胆探索创新,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自2016年6月“全创改”方案获批至今,我省有13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改革经验。先后出台合肥“科学中心人才20条”、合肥“人才新政8条”等政策,从资金、土地、体制机制等方面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倾力打造创新高地、“养人之城”。 2019年,安徽7人当选“两院”院士,人数为历年之最;在皖工作院士332人,其中在皖院士38人,采取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合作方式的294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