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生力军”,体育与教育之间的桥梁正在扎实搭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好体育课,让青少年的体魄“野蛮”起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看来,普及大众体育、推动体育进校园是惠及下一代的大事。如今学校对体育愈发重视,但还存在师资力量欠缺、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的问题。要让校园体育上一个新台阶,还需要积极搭建体育行业协会与教体部门的合作桥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邹凯希望慢慢地通过体育专业的单项协会进入到校园去做更多的指导,或者是办更多活动,培训更多专业的教练员。“很多协会在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如果能够再跟社会教育和社会团体做更多结合,走进校园、近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的话,相信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教练和裁判员。”
邹凯认为,精彩的竞技体育让更多民众关注体育运动,而大众体育的普及则能帮助竞技体育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共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原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魏秋月表示:“要加强中小学体育培训,鼓励专业体育培训机构走进校园,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塑造性格。”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深感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魏秋月说,当前很多孩子在成长中经历了来自家庭或学业的压力,有的孩子在面对压力时未能正确处理。而那些从事或曾经从事过体育练习的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往往能展现出更从容、豁达的一面。所以在她看来,体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挫折教育,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是多次面对着困难与失败,并且学会在逆境中调节自己,勇于面对失败,战胜困难、强大自己的过程。魏秋月表示,体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拥有健美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随着体育科目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对体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小学体育培训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魏秋月建议应鼓励专业体育培训机构走进校园。她认为,专业体育培训机构走进校园,便于给青少年带来更加专业的体育训练,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健康体魄,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体育培训机构的教练大多由退役运动员或体育学校毕业生组成,这也有助于解决退役运动员及体育相关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诸多健康相关讨论中,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频上热搜,专家学者们多次提及,并据此给出具体建议。
长期关注青少年健康的苏州企业家金志峰说:“我们收集了某小学3356名学生的健康数据,主要围绕小学生体重、营养、血压、视力等几个方面,其中,近视及轻度视力不良的1415人,占比高达42.16%。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他认为,要要着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要寻求高水平教师到校指导,包括特级教师或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借助更专业的人士,给予学生更多专业指导。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可长期储备针对国家体育事业、奥运项目的定向特色培养人才。在设施条件方面,建议体育厂商在功能上多一些创意设计,提高场地使用率,学校可更灵活地选择和添置教学设施器材。在资金保障方面,应加大实施捐资助学的退税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来积极参与,共同创造更好的体育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