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关于抗战起始时间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多年,至此终有结果。主张“十四年抗战”肯定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处沦陷的东北依然有着坚定的爱国信仰,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争,他们付出巨大的牺牲“独撑东北战场”长达六年时间,他们就是东北抗日联军。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艰苦抗战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展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感悟坚定的信仰信念,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东北战场冬季漫长而寒冷,自然环境恶劣,抗联军队一直孤悬敌后,遭受敌人的经济封锁,给养严重缺乏。在饥寒交迫的作战环境中,这支队伍仍然坚信“我大民族之神圣解放事业,不久将来,必将获得最后之完全胜利”。正是有了坚定的信念作支撑,东北抗联的旗帜才能始终不倒,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东北抗联将士所展现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正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感悟他们坚定的信仰信念,能够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更加坚定初心使命,坚信我们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从东北抗联精神中厚植高尚的爱国情操,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面临外敌入侵,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的将士们都怀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毅然决然走上战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体现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子情怀。我们需要铭记这段艰苦的抗战历史,以他们为奋斗的榜样,形成向上向善的人生价值取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系祖国、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东北抗联精神中领会伟大的牺牲精神,发扬维护群众利益的奉献精神。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无数抗联将士为民主的独立和解放,英勇战斗、血洒沙场直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写在了东北抗联的旗帜上,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价值引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将人民的利益记挂在心,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
学习抗联精神,就是要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