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分享到 0

既能享受拼搏也能接受遗憾

东京奥运会激战正酣,胜利和惜败交织,喜悦与遗憾同在。人们为奥运健儿的每一次夺冠而喝彩,也为他们的每一次失利而惋惜。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为你挂上奥运奖牌了,我的老搭档。”东京体育馆里,许昕和刘诗雯站在亚军颁奖台上,互相为对方戴上奖牌,让观众感动不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3岁的射击运动员王璐瑶预赛失利后,因在社交媒体发出一张自拍而陷入舆论漩涡。中国女排对战美国队再次失利,大多数球迷送上支持与祝福,却也不乏指责批评之声。

赛场,风云变幻;得失,方寸之间。一些项目赛前被寄予厚望,结果却出人意料。人们存在心理落差可以理解,但少数激烈的言辞让人无法苟同——难道没有摘得金牌,就不配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正是在巨大压力下,失利运动员频频道歉。刘诗雯几度落泪表示“感觉对不起大家”。中国体操男团集体自责:“对不起,我们接受一切批评。”

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运动生涯总有跌宕起伏。奥运赛场,顶级较量,比赛双方的实力在伯仲之间,即使是人们认为最稳妥的夺金项目,依然存在着失手的可能性和偶然性,这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也是其残酷之处。不仅运动员、教练员要正视这种可能性、偶然性,观众也应以平和心态面对冲金失败。不是不可以提供建议、表达观点,但不能因为运动员没能夺得金牌就劈头盖脸地戏谑甚至谩骂,更不能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人们对胜利和卫冕的期待,就把他们作为发泄情绪宣泄不满的对象。无论对本国运动员还是对竞争对手,都不必也不该抓着比赛细节小题大做、苛责求全,这是应有的观赛素养。

拿金牌、争第一,是竞技体育的目标,也是运动员的职业追求。因失误落败而内疚自责,某种程度上是运动员职业精神和上进心的体现。人们为一时失利者送上安慰和鼓励、鲜花和掌声,并不代表人们认可竞技体育可以不在意输赢、比赛无需反思、运动员不用进步,而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不对本就“压力山大”的运动员进行过分的道德施压,也不让负面情绪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发挥。应该说,此次奥运会鼓励、惋惜、反思、批评并存的舆论百态,运动员们拼搏但不苛求、轻松但不散漫的竞技状态,恰是一种进步,回归了竞技体育的常态——胜败乃兵家常事,拼搏夺金也要接受遗憾。

奥运有时,拼搏不止。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体育精神的核心,无关乎别人,而在于挑战自己——无论国籍、年龄、出身、语言,只要站在体育竞技场上,每个人都是值得致敬的英雄。中国女子三人篮球夺得铜牌创造历史,姑娘们一路闯关夺隘,展现出的竞技实力令人感佩。夺得女子100米蝶泳银牌后,张雨霏表示“我可以输,但我决不轻易认输”,并在200米蝶泳决赛中一举夺冠。跆拳道选手吴静钰,四战奥运、两夺冠军,虽然这次没能站上领奖台,但她的每一次自我挑战都丰富了人生阅历。放下失利的包袱,才能迎接明天的战斗。世上哪有轻轻松松的成功?不服输、不放弃,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姿态,展现出坚持梦想继续向前的豪情壮志,超越体育运动的界限,值得更多掌声与鼓励。

争夺金牌而不唯金牌、追求名次而不唯名次、既看结果又看过程,以更长时间跨度关注运动员成长,才符合“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当运动员不再是大众眼中的“夺金”机器,人们不只关注奖牌榜的数字,而为运动员每一次表现、每一次付出、每一次成长而欣喜,就能从中获得更多观赛乐趣、激发更多运动兴趣。

今日之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体坛竞技捷报频传,不需要用几块金牌来证明自己。有优秀的选手,也要有好的欣赏者,体育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以理性心态看待比赛输赢,用包容之心面对成败得失,尊重鼓励失利运动员,这是观赛时应该有的底气和心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