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引导各类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才汇聚、人气旺盛,乡村发展更有活力。
教育培训结硕果,高素质农民成为产业振兴生力军
时下,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这100亩果园刚套了100万个果袋,今年估计能产50万斤果子。”凤翔区雨嘉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王雨嘉满心欢喜地介绍,“我们凤翔的苹果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个大、色艳、酸甜适口,好得很!”
凤翔苹果好,跟种得好密切相关。如今在凤翔,除了普遍应用的套袋、疏枝等技术,很多果农还学会自己动手进行品种更新。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果农活跃在田间地头,扛起了凤翔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目前,全区已建成优质苹果基地22万亩,5万亩通过了绿色果品基地认证。
“以前,我们不懂技术,种苹果靠天吃饭,果子一斤只能卖七八毛钱。现在大家都知道,种果致富,还得懂技术。”糜杆桥镇竹园村果农苏小兵感慨。
为了让苹果插上科技的翅膀,王雨嘉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他自学果树栽培知识,向果树专家、资深果农请教,经过试验,摸索出一套科学种植管理模式,种出的苹果质量和售价都远高于本村的“老把式”。2014年,王雨嘉被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新型高级职业农民。
掌握了新技术的王雨嘉思考,怎么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作为区里的农民果业技术指导员,王雨嘉从2016年开始,用自己的合作社当场地,配合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搞起了高素质农民培训。
王雨嘉种果有方,果农们学习热情高涨,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王雨嘉将学员领到果园,现场演示苹果栽植技术,果农们拿起工具跟着学。
经过系统培训,苏小兵也成了高素质农民。他采用双矮密植栽培技术种优质果,30亩果园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过去不挣钱的苹果,如今成了他家的致富果。
截至目前,凤翔区共培训高素质农民7.2万人次。一批批高素质农民从培训课堂走向田间,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陕西省认定的高素质农民中,近40%常年从事或投身于农业先进科技知识传播,有近15%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乡村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培训。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1.9亿元,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万人,目前全国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
筑巢引得群雁归,越来越多的人才向乡村汇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大片茶园碧绿齐整。径山村村民章红艳经营的五峰山房民宿就坐落在大径山里。
近些年,余杭乡村的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为了给乡村振兴引入创新创业“活水”,余杭区因地制宜,开展茶艺师、评茶员等特色化培训,为创客提供创业补贴,为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贷款及贴息,为农村电商创业提供社保补贴和带动就业补贴。真金白银的支持,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2016年,章红艳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章红艳决定深入挖掘径山茶文化,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模式。在她的民宿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茶文化浓郁的住宿,还可以参加径山茶炒制、茶筅制作等活动。“生意越来越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一天都充满了干劲。”章红艳满意地说。
同为径山村村民的马宽留学归来,也选择了回村创业,他探索了“农业+旅游+茶文化+文化创意”的发展模式。马宽展示新开发的帆布包、马克杯和钥匙串等文创产品,“这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去年一上线就大受欢迎,今年上半年,我的文创收入就达到了30万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给径山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也给径山茶产业注入了新动力:从卖茶叶到弘扬茶文化,从发展旅游产业到发展文创产业,2020年一斤径山茶均价卖到了800元以上,总产值超过9亿元,很多茶农都住进了乡村别墅。
为培育更多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100万以上,基本实现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全覆盖。
径山村是个缩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支持鼓励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一大批人才返乡入乡干事创业,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2020年,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010万人,同比增长18.8%。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搭建创业平台,强化创业指导,培育更多创业主体,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让乡村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
37岁的李二攀是河南省夏邑县森森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年初骆集乡胜利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从当年办工厂到回村当干部,对李二攀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去年1月,他当选村委委员后,乡党委、政府就开始着手重点培养,老支书袁平伟手把手地传帮带。“这一年来,我逐步学会了处理各项村务、服务老百姓,现在基本适应了新角色。”李二攀说。
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夏邑县实施“四步培养法”: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
各地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着力为乡村引进更多的人才。
但凡王锡医生坐诊的日子,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的诊室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王锡是山东济南人,2018年5月,他到武隆区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王锡深入偏远山村巡回义诊,白天接诊大量的患者,晚上入户免费治疗。他还以带、教、帮等方式,帮助山区医生提高技术、改进服务。当地风寒、关节痛病人较多,王锡运用针灸、推拿和特色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疗效好还省钱,深受群众欢迎。
在夜以继日的忙碌中,帮扶到期了。2020年,武隆区将王锡作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门立项,一事一议。9月王锡举家落户,担任武隆区中医院副院长兼针灸推拿科主任。
熟悉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干事平台,让王锡大显身手。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更多基层医生上。目前,他已带出了八九个会针灸的徒弟,他们都开始独立看病。“我多带出一个徒弟,基层的医疗水平就能提高点,乡亲们得病后就能少点痛苦。”王锡信心满满地说。
乡村人才振兴,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年初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各地各部门不断夯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基础。在人才培养上,有计划地选派县级以上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在人才引进上,逐步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在人才使用上,建立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