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以“党建+”为抓手,结合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社会治理现状,全面推广“支部+网格”模式,通过在网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台、强服务,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跑出了社区治理的“加速度”,做到了让城市环境更美,功能品质更优,文明意识更强,幸福指数更高。
完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建立网格化体系,将党支部建设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形成“镇党委—村社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村组(楼栋、党小组)”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三级网格支部书记、网格长,整合“两小组长”、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力量组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推行网格支部书记和网格长“一肩挑”,实行党员和网格员“双培养”。推行标准化建设,将“网格+支部”作为各村社党建重点任务,同步纳入年度述职和综合考核,并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服务保障、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设立标准,要求网格员每天深入网格开展信息采集、隐患排查以及矛盾化解等工作,实现党员“沉在一线、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目前,汊河镇将全镇划分为66个农村网格和52个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1-2名热心公益、群众公认的无职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5个社区已组建15个网格党支部,76名镇干部及65名城管队员全部编入社区网格,累计深入居民家中查民情、问民需、分民忧、解民难45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87条,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9条。
创新设立作用发挥平台。开发“党建+网格化”智慧云平台,网格员通过下沉网格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手机端网格要素通APP及时上报,平台中心第一时间分派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实现24小时受理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民生服务等事件举报,为基层治理快速决策、网格一线精准服务提供支撑。目前,该平台累计受理事件数426条,已完成处置401条,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5%。建立“大党委”机制运行平台,辖区12个共建单位与社区实行党建任务“双清单、双认领”制度,有效地整合社区和共建单位的党建、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资源服务社区,各社区与共建单位签订设施场所共享协议,通过免费使用、预约使用、付费使用等方式,将各类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舞蹈室等向辖区党员群众开放,通过丰富多彩的网格活动,实现由“虚共建”向“实联系”转变。截至目前,52个社区网格累计开展“周末课堂”、爱心义诊、书法绘画、防灾减灾等共建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达1200余人。
拓宽思路优化服务功能。“红色骑手”,使命必达。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汊河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们扎实落实“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全镇118个网格共配备电瓶车103辆,网格员化身“红色骑手”,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访谈、集中座谈等形式,收集群众“订单”500余个,帮助解决近1000个“民生小事”。“红色骑手”的速度,体现的是民生服务的温度和厚度,通过“红色代办”变“群众跑腿”为“党员跑腿”,解了民忧、暖了民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缩短了为民服务的半径。立行立办,迅速处置。网格化管理紧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快速度解决问题”目标,快速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有需要服务及时到位。例,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海棠苑小区东侧一个窨井盖破损,周边住户人来人往,尤其小朋友很容易掉下去,安全隐患亟待解决。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平台中心接到“急诊”后,立刻安排了专人到现场查看并进行更换,及时保证了居民的通行安全。从上午发现问题到迅速决策到下午解决问题,一个“快”字,贯穿处置网格工单的整个过程。联合联办,高效处置。在日常工作中,占道经营、拆除违建、交通安全等问题,都需要打破部门之间条块壁垒,将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让小网格变得真管用。例: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汊河镇东大街废品回收站存在私自回收、拆解报废燃气钢瓶现象,网格员立即将情况上报至平台中心,经研判,由分管负责人协同城管、安监、市场监管等人员检查了这家废品收购站,共查扣4只燃气瓶,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文: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