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分享到 0

安徽积极构建全民健身新格局

6月6日晚间,夜幕下的天鹅湖边已是一片盛夏的光景,晚风中仍存留白日里的些许微热,前来健身锻炼的市民却不少。他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有的在夜跑中乐此不疲,有的在广场舞的节奏里欢快舞动,有的挥舞球拍大汗淋漓。

70岁的丁大爷便是其中的一员,他说,自己家住在天鹅湖附近,基本每晚坚持到天鹅湖边跑两圈锻炼。“天鹅湖边风景好,健身器材也多,有时候我也会带孙女一起锻炼。自从我开始坚持跑步,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连感冒都少了。”

“我每晚喜欢在天鹅湖周边锻炼。”29岁的杜女士单位就在天鹅湖附近,下班后自己会和男友在周边散个步再回家。“这两年,合肥的健身器械随处可见。我住在高新区的小区里也有各种大型健身器材,随时想健身随处可锻炼,非常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据了解,安徽推出10项暖民心行动方案其中之一的《快乐健身行动方案》指出,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省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根据《行动方案》,我省将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根据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对已建小区,坚持“应修尽修、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全面维修、改造、升级、补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科学布点。对新建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对行政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级。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和乡村服务体系,乡镇(街道)负责健身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健身设施安全使用。

同时,还将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打通红绿灯阻隔,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逐步串起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节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居住片区、重要交通接驳点,连点成线,形成立体化步道网络,打造集交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健身空间。

我省将加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盘活可用资源,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因地制宜、一处一策,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健身设施,并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衔接、嵌入配套。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

此外,还将提升群众健身普及水平。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八段锦、太极拳、冰雪和类冰雪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万人次。打造全民健身“一市多品”“一县一品”特色品牌,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鼓励群众周末和晚上健身。常态化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办好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和省、市、县、乡四级联赛,每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500万人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