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以“共迎双碳新时代,同筑光伏新高地”为主题的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滁州市开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行业专家学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电力设计机构代表等参加,共话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共助“双碳”战略目标实施。
此次论坛活动,举行了2022年滁州市光伏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1017亿元的16个项目落户滁州;开展了宏观经济分析、领袖对话、热点焦点问题分析、全球光伏市场前景分析等主题活动;滁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合作成立的中国光伏材料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及滁州经开区管委会、德国莱茵技术公司合作成立的光伏测试中心揭牌;旭合科技10GW超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一期项目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举行开工仪式。
近年来,滁州市聚焦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强力“双招双引”,聚力“多链协同”,包括光伏项目在内的百亿元项目实现县域全覆盖,今年光伏产业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明年将突破千亿元,光伏产业呈现发展速度快、重大项目多、产业链条全的良好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滁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实现“3个第一、3个第二”,经济运行评议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更高站位实施‘双碳’战略,更高效率推进‘双招双引’,更高质量促进‘多链协同’,更高水平打造营商环境,以‘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发展业绩回报各方厚爱,以昂扬状态加快推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滁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滁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时代机遇中抢滩光伏产业赛道。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已建立起一个投资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的光伏产业集群,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光伏巨头纷纷前来布局,构建起石英砂开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智能支架、封装胶膜、储能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2021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有6家在滁落户。单体投资超百亿级项目达12个。今年1~10月份,全市光伏产业产值达688亿元、同比增长126%,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抢抓机遇 光伏产业异军突起
11月18日,全球光伏产业龙头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鉴于公司现有电池产能相较于组件产能配比不足以及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拟在滁州投资建设年产10GW的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7.57亿元。
两个月前,9月21日,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GWN型高效TOPCon光伏电池、10GW光伏切片、10GW光伏组件”项目签约仪式在滁州举行,项目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计划在明年6月份投产。
一个个光伏项目扎堆上马,一家家光伏巨擘加注投资,让滁州距离“世界光伏之都”的产业愿景越来越近。
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的一张“新名片”。随着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光伏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光伏产业加快发展迎来新一轮机遇。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是滁州一直以来的逻辑遵循。近年来,滁州市抢抓机遇,围绕光伏产业上下游建链、延链、强链、聚链,坚持顶格推进,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完善了一批关键环节。截至目前,该市已构建起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边框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市已招引亿元以上光伏项目95个,总投资2850亿元,完成投资近千亿元,主要产品产能占全省光伏领域半壁江山;其中,光伏电池产能达22.5GW,占全省50%、全国6%;光伏组件产能达37GW,占全省60%、全国11%;光伏玻璃产能达460万吨,占全省50%、全国21%。
点沙成金 发挥优势做强产业
在亚玛顿集团凤阳硅谷智能公司的厂房中,经过投料、熔制、压延、退火、裁剪,一片片剔亮晶透的光伏玻璃原片制作成形,通过流水线被送往下一个加工环节。“继一期3座特种光电玻璃生产线全部点火后,年产10GW太阳能新材料项目的二期项目也已经在日前竣工投产。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薄超白特种光电玻璃生产基地。”企业负责人张全开说。
据介绍,光伏产业链除了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硅棒、硅锭、硅片,产业链中游的电池、薄膜组件、晶硅组件和产业链下游的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等,还离不开光伏玻璃、胶膜、支架等辅材环节。其中,光伏玻璃是制造光伏组件不可替代的重要辅材。而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材料优质石英砂,在滁州市凤阳县有全国前列的储量贮藏,达百亿吨级。
看中独有的石英砂储量,光伏玻璃巨头福莱特率先来凤阳投资,随后,亚玛顿、南玻A等光伏玻璃头部企业接踵而至,且生产线均趋于满负荷运转。
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加持,滁州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就此启航,走上了构建整个光伏产业全链条的发展之路。
2018年是滁州在新兴光伏产业上迈进的重要时间坐标。这一年,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乐叶在滁州投建的年产13GW太阳能组件项目投产。隆基项目的落地则更为迅猛地发挥了龙头“磁吸效应”。全球光伏胶膜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福斯特在滁投资建设的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项目,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边框供货商永臻集团,投资建设了一座可年产18万吨铝边框的现代化生产工厂。
从隆基乐叶的一枝独秀,到全链条比翼齐飞、全行业百花齐放,滁州整个光伏产业生态已日趋完善。在定远县经济开发区新材料光电产业园,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在滁子公司阳智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型高效光伏逆变器设备、支架等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已经投产;滁州经开区内总投资108亿元、可年产24GWh储能电池的天合光能储能项目一期工程,计划12月份交付厂房,并在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目前,全市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企业累计达53家,其中隆基光伏组件、福斯特光伏胶膜出货量位居行业首位,福莱特光伏玻璃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二位。光伏产业已成为拉动滁州市工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优化环境 链式发展提质增效
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6月30日,该企业16GW/年N型高效电池生产线一期正式投产,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新一代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今年2月8日签约,2月15日开工,中间只过了7天,一期项目仅用140天便完成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全面达产,二期项目计划年底投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能够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达产的惊人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滁州市委、市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和帮扶。
在敏锐捕捉到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后,滁州市将光伏产业摆在全市八大产业链“领军”位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顶层顶格推进,瞄定光伏行业的战新产能和行业龙头,梳理招引目标清单、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打造专业园区平台、完善跟踪服务机制,科学利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择优择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从高处谋划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坚持以服务招商,该市聚力打造亲且清的“亭满意”营商环境,定期召开专班组光伏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营商环境调度会,累计外出考察、接待光伏行业客商100批次600多人,与400多家全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先后调研、调度光伏项目建设100余次,帮助光伏企业及时解决了一批制约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运营等各环节问题200余个。
依托丰富优质的矿藏资源品位,滁州市坚持让市场逻辑发挥能效,优化资源配置路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了光伏玻璃、封装胶膜、TPT背板材料等配套环境,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该市坚持引育并举,用“龙头+配套”模式完善光伏产业链生态,并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完善供应配套,打造稳定可靠供应链,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和创新成本。福莱特在滁州的基地,光伏玻璃生产成本约为行业平均的80%,隆基等企业也认可滁州基地生产成本较企业其他区域工厂要低。同时,该市立足地区光伏产业优势和未来能源趋势,通过政企联动、提质增效、平台搭建,推动新能源集中开发、高效接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全市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近130万千瓦。
光伏产业投资体量大,离不开资本的支撑。为了让光伏企业在滁发展有底气、有后劲,滁州市组织企业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出台奖补政策,大力支持本地光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建立光伏产业“政、银、保、企”共商共建平台,创新“主办行+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的“一链一行多企”批量对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为光伏企业授信额度90亿元,24个企业获得贷款45亿元。
注重创新 人才推动技术领先
今年3月,晶科滁州基地顺利实现Tiger Neo系列组件量产交付,并将逐步达产、满产。这款去年11月才推出的新品N型光伏组件,具备高电池转换效率、高发电量、低衰减率、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弱光表现优等优势,使得整个电站的发电量有极大提升,同时更可节约电费;凤阳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机器全部为国产,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永臻集团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的生产基地,产线自动化率90%以上,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比其他地区的基地老生产线少三分之二……
坚持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滁州市光伏制造业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已全球领先。隆基太阳能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06%,异质结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3%,均为世界最高纪录;晶科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5.4%,刷新了世界纪录;东方日升将异质结组件功率最高世界纪录提升了160W以上,超大尺寸组件功率超700W,为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滁州市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奖补等方式,积极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培育建设了一批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及“卡脖子”技术突破,破除发展瓶颈。同时,坚持招才引智,大力招引行业紧缺人才,以高端人才带动创新突破。去年以来,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近百人,设立光伏领域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7家,建成各类创新研发平台7个,与上海交大合作成立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
坚持平台思维,按照“专项—工程—基地—集群”集聚发展思路,全市建成以滁州经开区、凤阳经开区为“双核”,其他县(市、区)协同发展的产业承接大平台,其中滁州经开区光伏产业基地获批省“三重一创”新一代单晶高效光伏组件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新组建光伏行业协会,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规划编制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夯实产业基础。该市还撬动社会资本力量,成功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国调战新基金和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累计设立产业类基金42只。2021年新增光伏A股上市企业1家、重点培育拟上市光伏企业4家。
去年底,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滁州市成功举办,总投资超600亿元的8个项目集中签约。今年,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再次在滁举办,将为该市建设“世界光伏之都”的目标带来新的增长点。
以光为马,追“光”逐“链”,滁州正一步一个脚印,跟随“光”的脉搏,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迈进,让“世界光伏之都”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