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黟县碧阳镇通过组织引领、宣传引导、守正创新、上下联动等方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治理内容逐步充实,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乡村正在全面经历旧貌换新颜。
美丽乡村步步为景。初春时节,走进碧阳镇碧山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徽派古建筑和绿油油的庭院小花园相映成趣,各家各户院落卫生整洁,村中蜿蜒的石板小路给人移步换景的体验,处处呈现出美丽文明的新农村景象。碧山村《村规民约》作为获评全国优秀的村规民约,五部分内容涵盖了社会稳定、村容村貌、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公共秩序、美丽家园、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平安建设等40个方面工作。在村容村貌、美丽家园建设等方面大力倡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和党小组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小组先锋作用,党员带头改水、改厕、改路,清垃圾、清障碍,有效消除了农村“脏、乱、堵”的情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碧山村已成为全镇乡村治理标准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榜样。“老家变化太大了,一年没回家,现在真是房前屋后处处干净,我家老房子也要好好拾掇,过两年回来养老。”“村子里现在就跟城里一样了,不仅小路都被打扫得很干净,还新开了很多咖啡店、书店,年轻人也能待得住。”村民们纷纷感叹道。
村民议事事事协商。“有些人为拦鸡,将菜园周边乱拉塑料网,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原来四通八达的石板路,在一些背街小巷,有的已成了断头路,能不能通过‘五微治理’模式尽快恢复?”“一下雨,村里的排污沟不是这儿堵,就是那儿不通,臭就不说了,苍蝇还满天飞,得想个法子长久解决。”“议事长廊上”你一言我一语,党员群众代表会在此举行一场议事会,通过讨论协商,最终形成了具有村庄特色的环境整治初步方案。古黄村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建设为载体,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解读基层治理标准化、乡村治理标准化等内容,运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宣讲,为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那个河水不清亮、这里树木倒塌、这个生产路面凹陷……在“议事长廊”,村民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听你说、看我做、勤协商、共治理”的基层治理路径正在畅通,“民事、民议、民决”的治理格局正在实现。
村强民富人人守法。“自从村里开展各种法律宣传,村民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遇到事情大家也学会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还能再多进行几次这样活动。”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让法治在乡村落地生根,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需要每一位乡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碧阳镇作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在农村普法工作上格外用心,不仅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乡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行动,更是充分利用“法律图书角”“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为载体,在乡村建立专门的法律服务咨询平台,法官律师定期“坐诊”,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让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在群众心中埋下法治“种子”,大大增强了乡村普法工作实效,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铺垫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阔步前行的当下,黟县碧阳镇积极主动将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组织阵地优势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将社会治理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大大激发了乡村治理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迈入新的发展历程。(文/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