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资讯 > 

肥西县:携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研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

发表于:2023-03-24 17:02  作者:林兴勇、吴震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紫芊

3月22日上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暨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活动在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举行。安徽大学教务处长李学俊,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潘金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光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娜,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润青,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教师代表,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成员校思政教师代表和合肥市陈姝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参加活动。徐润青主持签约揭牌仪式。  

杨娜在致辞中指出,肥西县对思政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绿色通道”等方式壮大思政队伍;通过组织不同学段“同上一节思政课”“大中小思政课网络教研”等活动,深化了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通思政“课内课外”、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齐抓共管思政教育的良好机制。其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坚持党建引领,以“大思政”凝聚育人合力,通过开设“每天思政五分钟”、“移动”思政课堂、“家校社”共育、跨学科思政校本课程,发挥陈姝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形成了“人人抓思政”“处处抓思政”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杨娜表示,在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市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必将推动肥西县思政教科研水平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出肥西特色思政品牌。  

胡光喜指出,要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研究,全面加强大中小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结合共建及主题研讨活动,制定好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合作。  

潘金刚表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研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是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信仰的生动实践。他指出,下一步,将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从机制、内容和队伍着手,实现共建、共学、共研、共进,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与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校长陈姝在合作共建协议书上签字。李学俊、潘金刚、胡光喜、杨娜共同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随后,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举行,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赵文亚主持。  

研讨会上,各位思政专家围绕“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主题,结合工作实践,深入研究,深度交流,积极建言献计。  

苏州市思政兼职教研员、苏州市第三中学王德明老师通过视频参加研讨,他提出大思政一体化必须坚持“七统一”;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杨志云分享了基于智慧教育的“大思政”建设经验;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校长陈姝提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要同向双行,要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入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中去;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包河分校校长李平总结了对“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校本实践与探索;合肥市教科院教研员徐文墙总结了合肥市一体化探索的整体脉络、近年来取得的探索成果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合肥市委宣传部思政处处长葛守松提出思政工作不局限与学校,可以进行全社会的覆盖,要全力打造一批思政金课。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认为思政一体化有共性,也有连续性、递进性、整体性、层次性等特性,高等教育思政老师要把握好思政特性,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肥西县教体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姚中华点评时表示,思政老师要坚守主渠道,种好责任田,筑牢主阵地,上有“学术味”的思政课,以先进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李学俊点评时表示,要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肥西县在党建合作、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校本教材编写、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胡光喜点评时表示,要坚持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的课程地位,科学组织、深入研究,不断推进实践与课程对接,不断推进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的交流融通,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  

据了解,肥西县围绕思政工作创新,以建立一支思政宣讲队伍、开展一轮思政培训、打造一批优秀微课件、遴选一批党课典型、举办一场思政“微课”竞赛展演、抓好一批思政示范引领,深化思政“微课堂”“思政大讲堂”“思政故事会”为抓手,着力打造“六个一”“两堂一会”肥西思政品牌,推动全县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图文/林兴勇、吴震)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