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资讯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村落保护,携法“涧”行

发表于:2023-07-21 17:14  作者:韩彦怡  来源: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汪影

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4日,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普法“涧”行先锋队来到了安庆市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开展为期三天的普法宣讲活动。

骄阳似火,热风扑面,却不能阻挡团队成员普法的脚步。团队首先前往万涧村花屋广场凉亭进行摆点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发传单、以案说法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村民村落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凉亭中,团队成员采访了一位黄梅戏兴趣小组的阿姨,和阿姨畅谈关于万涧村的发展变化,聊聊村子中发生的趣事,探讨村庄传统文化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

随后,团队成员开始了在万涧村的参观走访,他们随机与在乡道上偶遇的村民攀谈交流,向他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一路竹影婆娑,流水潺潺,和着蝉鸣,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杨家老屋。这里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青砖伴瓦漆,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细胞,维系着广大群众最为浓郁的乡愁,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团队在这里见到了几位老人,从他们的叙述中得知,虽然年事已高,但都不愿搬去城里与孩子们一起居住,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有着故土难离的浓郁情结。在当今日新月异飞速进步的时代,万涧村的年轻人渐渐走出大山,只有举行祭祖等大型乡土活动时才会回到这里。过年时舞狮、游花灯等一些民俗活动的热闹场景不复存在,一些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遗忘。而老人们之所以还坚守在这里,是家风祖训启迪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将质朴真情融于杨家老屋,希望年轻人常回来看看,将记忆碎片留存于这一幢又一幢古朴的建筑。

万涧村内主要群体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如何结合古村发展实际,让这群特殊群体增强村落保护意识,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团队成员着实在宣传、宣讲上下了一番功夫。

“爷爷,这里环境怎么样呀?”“很好呀,我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竹林环绕,有山有水,原来的屋子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现在政府对村落进行保护,进行重新修缮后,焕然一新,我们住在这里很舒服的……”团队以实地宣讲为主,走进当地老人家里,与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讲述万涧村发展的故事,给他们传授养老防诈知识。夕阳西下,白云从四面山后尽兴涌起,团队来到广场,向正在跳舞的阿姨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维护“她权益”,同时团队借助抖音新媒体平台进行现场普法情况直播。

团队来到萤萤公益书屋,发现孩子们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询问有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竟无人知晓。团队首先通过普法小课堂,介绍了村落保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性。通过情景剧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紧接着,旋律优美的普法歌曲教唱,“阳光下,少儿郎,学法知法当自强。迎朝阳,逐梦想,争做普法好榜样……”最后,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法治家乡。一系列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种子。团队成员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其中一位留守儿童,不畏酷暑,清晨坐半个小时的班车才来到萤萤书屋听普法宣讲,因为下午才有班车回去,中午就只能在小卖铺吃泡面。大家深受感动,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的深切渴望,坚定了这群年轻大学生们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普法决心。

团队成员王皓表示:“传统古村落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守护,团队希望发挥法学专业特色,通过法律宣传,帮助村民积极化解村落矛盾纠纷、维护村落和谐稳定,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养成‘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好村风。”(图文/韩彦怡)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