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乡村振兴 > 

桐城市孔城镇:“老牌西瓜”托起产业振兴“大梦想”

发表于:2023-08-16 16:12  作者:吴春富、杨衡  来源: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汪影

“今年我们村集体第一次尝试种植西瓜,共收获5万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桐城市孔城镇南口村党总支书记胡建奇乐滋滋地介绍。

今年,西瓜种植成为了孔城镇南口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托起了南口村群众产业振兴的大梦想。

近年来,桐城市孔城镇南口村党总支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聚焦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西瓜产业,以“小西瓜”撬动乡村振兴“内动力”,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确定产业方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孔城镇南口村虽拥有4500亩的耕地,但多年来农业产出效益低。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一村一品”项目,南口村党总支以“四事四权”工作法为抓手,在群众议事会上,动员“田秀才”、“土专家”就如何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献计献策。

孔城镇南口村地处长江水系分支菜子湖水系,由于沙地多,光照足,适宜种植西瓜。上个世纪80年代南口西瓜在桐城及周边县有一定的知名度。献计献策会上,“田秀才”崔六一献策道:“我们南口村过去有西瓜种植经验,作为‘乡愁品牌’,我觉得种植西瓜比较适合我们村的实际,同时可以进一步打响‘南口西瓜品牌’。”崔六一的话引起了热议,大家都觉得这是很好的产业发展方向。

南口村党总支书记胡建奇介绍,精准实施好西瓜种植项目,他当初有两大焦虑,一是焦虑技术问题,南口村过去虽然有西瓜种植历史,但那是靠天吃饭,粗放种植,现在村集体上规模种植,一旦技术不过关,投进去的钱就打了水漂;二是焦虑销售问题,怕出现丰收不增收入,投工投劳白费了的情况。

破解两大焦虑

第一个焦虑,孔城镇科技特派员都给破解了。科技特派员胡南河给南口村一班人鼓气,在今年春天带南口村“两委”成员前往外地西瓜大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育苗、种植经验,指导南口村采用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两种模式,在沙地上建成28亩双层保温大棚种植基地。“定植”西瓜种苗10000余株,品种分别为“8424”与“美都”,两个批次种植,错峰上市,一是避免量大销售难,二是可以获得最大效益。

“在栽培上,我们全部使用发酵的农家肥,不使用化学肥料,长势管理期间,每个西瓜的藤蔓上都挂有不同颜色的标签,从标签上可以了解授粉时间、生长记录,方便管理,甚至可以追溯某个瓜是哪个棚子的,哪个地块的。”孔城镇科技特派员胡南河介绍保证西瓜品质的秘诀。

第二个焦虑,南口村一班人自己解决了。在西瓜种植期间,他们就前往市内各大商超对接,了解超市对西瓜的需求情况;与南口籍的私企老总对接,为公司职工定制夏季消暑佳品;同时创建西瓜营销抖音号,持续开展西瓜采摘预热宣传活动。西瓜上市时,车载西瓜参加本镇以及本市龙虾节等各类大型户外活动,销售火爆。

炎炎夏日,香甜脆鲜的西瓜是市民消暑的佳品。孔城镇南口村大棚基地的西瓜由于含糖量高、品相好、口感佳,加上得当的营销,变得十分“抢手”。5月末第一批西瓜上市即很快销售完,目前第二批西瓜也已全部销售完。

南口村党员干部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勇于作为,加油担当,同时不怕吃苦。“今年三月份开始,我们相当一部分精力都在西瓜种植上,‘两委’成员既然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现在西瓜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们‘两委’成员都很开心。”孔城镇南口村党总支书记胡建奇说。

引领深度融合

村干部是乡村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是带头人、领头雁。南口村党总支注重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合作社专业化管理、农户参股合作的发展模式,集中连片种植西瓜。今年在村集体的示范引导下,基地周边6户群众种植了近30亩西瓜,收益也很不错。

目前西瓜种植已成为南口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除了种植西瓜,南口村12年前就招商引资,发展红豆杉种植,经过十余年时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南口红豆杉基地基本成林,已成为“产、学、旅、研”深度融合的农旅产业,置身其中,俨然身处天然氧吧。近年来,南口村以“培育旅游点、延伸旅游线、做大旅游面”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农业观光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通过“南口人”努力拼搏,“小西瓜”促进了南口村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转变,达到增加农民收益与乡村振兴双丰收的目的,为“一村一品”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图文/吴春富、杨衡)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