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范岗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上半年来,该镇已有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经济发展质效凸显。
图为石井铺村农村大食堂
凝聚发展合力,探索抱团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嵌入到产业之中,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土地资源集中起来,把资金资产整合起来,形成“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发展新路径,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增效”。联合村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土地集约经营模式,率先在全镇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以村党支部为载体,将土地统一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安徽桐城农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约,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集中托管3200亩土地,涉及26个村民组,服务农户705户,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余元,村民收入年增长累计20万元,有效激发出土地“钱”力。沥岗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领办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入股221万,原米厂法人入股170万,共投入资金391万元创办范沥香米业有限公司,合作社占比51%,目前公司运营良好,能为集体年增收30万余元。
图为联合村农业生产大托管无人机植保
盘活闲置资源,构建多元发展“新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引导全镇村(社区)盘点“三资”家底,对村集体所有的闲置办公楼、校舍、厂房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盘点,通过租赁、联营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让大量闲置低效的“沉睡”资源变成能交易、能变现、能增收的发展资产,助力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石井铺村将原石龙小学闲置校舍打造成“农村大食堂”,同时以大食堂为圆心,打造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养老服务、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把“闲资源”变成“金疙瘩”,全面带动强村富民。新联村盘活村旧粉房厂址建设用地,争取资金159万元新建一座1300平方米的农产品纸箱生产基地,与现有2座标准化厂房配套建成小型产业园,逐步形成“三公里”就业圈,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带动150余人“家门口”就业。铁铺村盘活30亩低效用地建成黑木耳种植基地,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链,预计今年10月份可采摘鲜耳,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并带动村民务工增收。
图为杨安村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
精准牵线搭桥,拉起村企共建“姻缘线”。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通过组织牵线搭桥,打通村企双向对接渠道,以组织共建、产业共育、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形成“村企互利共同体”。镇党委立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优势,精准推动龙头企业凯盛桐城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杨安村,建设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村企双方组建联合党支部,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土地、劳务、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互补。得益于村企共建的有力推动,投资1.7亿元的一期项目高效运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000万元正在用于二期工程建设。产业园为附近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0万元的年收益。利用产业园的辐射效益,因势利导打造瓜蒌基地、富锌香米基地,今年杨安村又被列为“2023年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申报名单,成为桐城市村企共建的样板。(图文/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