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皮鞋也能种田”,这是机械化和数字化种田带来的变化。
近日,在肥西县丰乐镇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盛诚站在水泥田埂边,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片农田就是我们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总面积约2000亩,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小麦、油菜。晚稻都已经收上来了,现在地里也基本种下了油菜和小麦。”
跟着盛诚蹲下,记者看到灰褐色的田地里,油菜芽已经冒了出来,嫩绿色零星点缀在田间。站起来、向前走上几十米,又遇见了新鲜物件。
“这是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看记者疑惑,盛诚解释道,“你可别小瞧这么一个‘柱子’,它能够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红外温度、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等农田小气候要素进行智能观测。以前种地要‘靠天吃饭’,现在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可以‘看天管理’。”
良田要丰产,管理很关键。
丰乐镇地处江淮之间,洪涝、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依托中国气象局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试点,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合肥市气象局与肥西县丰乐镇政府合作,实施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深度融入数字农业整体,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保障服务。
“在基础数据采集端,我们观测农田气象的相关要素,安装农田实景高清观测、土壤水分、农田作物冠层内的温湿小气候观测等设备;接入农业农村部门的虫情测报、智慧性诱测报、孢子捕捉仪等设备数据,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在服务产品应用端,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设置气象信息模块,不仅显示天气实况数据、土壤墒情、延伸期预报、作物冠层梯度观测数据,还展示田块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农事活动适宜度预报、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农事建议提醒等服务产品,为智慧农业生产、调度提供便捷式、直通式气象服务。”省农业气象中心主任琚书存介绍。
据了解,就在一个月前,这块田里收上来的水稻,测产最高达到了1500斤,少则亩产也有1300多斤,亩均足足增产了10%以上。
美丽丰收图景成为现实,离不开智慧气象的助力。“今年7月中旬,水稻正处于扬花期,基地管理人员看到田里缺水之后,就打电话给我,表达了开闸放水的灌溉需求,希望我能去跟河长办协调。”盛诚回忆,“当时,我下意识打开了手机上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气象信息模块预报显示未来3天有强降雨,虽然大家常用的天气App显示合肥没雨,但这个气象数据可精确到方圆1公里范围。”
“多亏了精准的降雨预报,不仅节约了开闸放水的成本,而且避免了后期强降雨对田地带来的影响。”盛诚说,气象数据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决策支持。
眼下,更精准、更快捷、更智慧的气象服务,正在融入每一块农田,让“知天而作”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气象部门依托天擎数算一体平台,融合网格化气象监测预报数据,研发小麦赤霉病、水稻高温热害等42个气象影响预报及灾害风险预警算法;建成涉农数据融合、算法持续迭代、产品智能加工的农业气象数字技术体系,开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插件,开展高标准农田智能灌溉、植保飞防、农机调度等5类场景式智慧气象服务,助力更好守护江淮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