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产业 > 

“活力板块”融出新精彩

发表于:2024-01-08 11:26  作者:朱卓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沈好好

与“富邻居”毗邻,有近水楼台之利,一直是芜湖、滁州、马鞍山、宣城“四兄弟”的区位优势。“近”的优势何以转为“进”的胜势?“四兄弟”从加入南京都市圈开始,用近20年的定力锻造出全省发展的“活力板块”,成为安徽继省会合肥之后的重要增长极。

跨省级都市圈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主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下,安徽东部城市芜、滁、马、宣借助沪苏浙更为完善的产业、创新、教育等优势资源,不断激发自身发展新动能。

日前,从合肥出发至宣城,把宣城作为第一站,北上东进,走访宣城、芜湖、马鞍山、滁州四市,探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当下这一“活力板块”如何再次发力。

加快产业跨区域协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顺应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周边发展比较好的区域,是安徽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条捷径。

“2023年1月6日开始谈判,3月7日签约,6月25日试投产,宏润项目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麒麟说。

薛麒麟介绍,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宏润建设集团旗下的企业,去年在宣城顺利落地。目前,首期5GW高效组件项目4条生产线都已经投入生产。

另一家光伏企业,华晟新能源已经落地宣城三年多,以前在上海的研发团队都已经来到了宣城,并在扩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数据显示,2022年华晟新能源异质结产能、量产效率、出货量三项指标均高居全球第一。

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深度参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实体化运行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城市积极推动产业协同一体化,去年1—11月,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8个来自沪苏浙。

投资者来不来,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的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最初,集团在这投资了一个涂料车间,后来又把浙江嘉兴以及上海的工厂全部搬迁到这里,集团第一个防水材料工厂也落地这里。”亚士创能科技(滁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军说,现在全椒县已经成为亚士集团的华东地区制造基地。

“滁州基地是我们集团在全国所有的基地里,地方政府帮扶企业政策落实最及时、最透明的地方之一。”王永军说,近几年来,滁州当地承载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人才、物流以及产业链优势很明显。

走访宣城—芜湖—马鞍山—滁州,一路上,“活力”这个词贯穿全程。马鞍山深马慈湖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芜湖港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新能源汽车通关“出海”一辆接着一辆……兴产业、抓项目、强企业,活力不断迸发。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地缘相近,是芜滁马宣加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的先天条件。

以南京为例,目前,从南京驾车到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分别只有60公里、57公里和101公里,而江苏省内距离南京最近的城市镇江市,也达到了69公里。

融入长三角,交通是先行官。除了先天优势,后天发力也很重要。

在芜湖港集装箱码头,吊机上下挥舞着巨大的手臂,将集装箱轻松提起,又稳稳放到货船上。远处,汽笛声声,货船在海上行驶着。

2019年3月,芜湖港至上海洋山港区的“两港一航点对点直达航线”正式开通了。此后,还试点开展了芜湖港—洋山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模式。实现目的地为上海洋山港、接卸地的芜湖港进出口集装箱“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体化运行,为客户节约通关时间1天至2天。

“现在的通关模式最快只要1天,帮助我们节省了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安徽艾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冰说。

水上“点对点直达”,陆地上,公铁路建设也快马加鞭。对2.37亿长三角居民而言,一体化发展最为直接的体验就是生活的“同城化”。在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作为安徽省首条省市共建的城际铁路项目,巢马城际铁路将在皖江两岸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方便沿线群众出行,进一步拉近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时空距离,提升马鞍山与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

在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东北边几十公里外的宁马慈湖公交枢纽场站,马鞍山市民蒲先生经常从这里乘707路公交车去南京的亲戚家。

“投币3元即可乘坐,在南京吃了饭当天还可以再乘公交车回家。”蒲先生说。

市民在马鞍山主城区就能坐上去南京的公交车,真正实现了宁马“无缝换乘”。马鞍山市公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志海介绍,宁马城际公交枢纽在2023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马鞍山市公交集团125路和南京江宁公交集团707路、867路、892路同步入驻。

随着一条条线路、一项项工程建设完成,交通便利了,人与人、城与城的距离也拉近了。交流更便利,产业便发展起来,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经济上的深度融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贵在认准方向、持续推进。

构建人才资源共享网络

在滁州市天长市,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从2021年9月起,该校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师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入驻到安徽天长市,这是一次高校与地方的跨省域合作。而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天长的合作一直在深化,去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也揭牌成立。

学校的入驻,带来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还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激励教师和学生立足天长产业实际,以天长研究院为依托平台,已经陆续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和专利申请。而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天长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人,还引进了南信大一名教师到安徽徽宁集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人才是第一资源。沪苏浙皖探索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人才资源互通、人才平台共建、人才服务共享。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助推长三角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这对安徽提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打造创业安徽,是大机遇。

近年来,安徽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一直在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留在安徽创新创业。2022年,安徽净流入24万名大学生、农民工回流了120万人,这体现出发展面貌的深刻改变,而这一“活力板块”正是重要的吸纳和承载之地。

风从东方来,乘风而起,破浪前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芜滁马宣乘势而上,融长入圈。从产业协同到基础设施,从公共服务到人才共享,芜滁马宣借势攀高,正绘出一幅对接融入、合作共赢的崭新画卷。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