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前不久,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功引入国家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安徽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子基金。
国家大基金之“大”,不仅在于其规模,更在于其使命。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创新这一“主引擎”,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动力之源。但在科技成果与产品商业化之间横亘着一道公认的“死亡之谷”。而国家大基金,一定程度上就是能够助力跨越“死亡之谷”的国家级“白衣骑士”。
“国家队”和省外产业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加入,使得安徽的“基金丛林”更加丰富多元,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也将有更多金融活水的“滴灌”,获得更多“天使”和“白衣骑士”的助力。
3亿元撬动12亿元
安徽省天使类基金群首次成功引进国家大基金,实现了国家大基金、省外产业基金共同助力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
“有心”插柳柳成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早在2022年底,省国控集团及所属国控投资公司通过旗下增动能基金参与同创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期,积极融入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的基金群。
2023年,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国控投资公司助推一期管理人深圳同创伟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创伟业”)积极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基金二期;当年6月,同创伟业再次中选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子基金管理人。随后,国控投资公司与同创伟业及各出资方达成一致,设立中小企业基金。
2023年12月28日,安徽同创中小科转基金正式落地安徽,完成工商注册。
一招“四两拨千斤”,局面打开了。
安徽同创中小科转基金规模15亿元,其中省科转基金出资3亿元,国家大基金出资4.5亿元,共引入省外资本近12亿元,财政放大倍数达4倍。
这只基金将以智能化为主线,“投早、投小、投科技”,主要支持在皖转化的新兴产业领域先进科技成果,并积极引导省外资本返投省内、省外项目落地安徽,帮助安徽各地招商引资。
“基金天团”联合入皖
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中间的阶段常被称为“死亡之谷”。也就是说,在实验室的成果与被市场接受的商品之间,横亘着一条技术落地的鸿沟。
跨越鸿沟离不开资金支持。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往往存在科技金融市场吸引力相对薄弱、对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资本支持作用不足等问题。
如何搭起桥梁,帮助初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安徽做出了更多探索。
此次与国家大基金的合作,将助推安徽优质中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国家级产业母基金、省外产业基金以及市场化基金协同入皖,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与国家大基金以及省外头部机构同创伟业深化合作、形成联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生态圈,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项目共享。
在创新源头上,依托国家大基金的资源,推动省科转基金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对接,从源头上发现成果、服务转化,发挥“投科技”的功能定位;在项目招引上,有利于挖掘更多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丰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资源,吸引更多省外优质项目落户安徽;在品牌打造上,同创科转子基金引入国家中小基金,是省科技厅体系内基金首次引入国家级大基金合作,有利于提升省科转基金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天使型科技型投资者参与基金组建、项目投资,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在基金运作上,通过借鉴同创伟业的成功经验和专业能力,有利于提升省科转基金管理水平。
“滴灌”创新企业
据了解,安徽同创中小科转基金设立主要目的是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定位、投向等要素符合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定位和相关要求。
时间倒回2019年,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投入运营。经省政府授权,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省科转基金的管理和协调,省国控集团受托负责基金运营,集团所属国控投资公司为基金管理机构。
该基金作为安徽省第一只省级财政“资金变基金”的基金、第一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第一只专门投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项目两种方式,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国内外各类先进科技成果在皖实现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从种子创造、孵化到转化全链条的资金支持。
据悉,截至2023年12月底,安徽省科转基金认缴规模20亿元,累计设立14只子基金,母子基金累计投资112个项目,投资金额19.53亿元。所投项目登陆创业板1个(威尔高电子)、科创板1个(会通新材);投资项目中半导体、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