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0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根据该方案,我省将实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健康与公共卫生、综合防灾减灾等十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行动,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大。
1961年以来,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为0.24℃/10年,其中皖北地区中部和江淮地区北部升温速率最大;四个季节中,春季和冬季升温最为显著,升温速率分别为0.33℃/10年和0.29℃/10年,入春和入夏明显提前,入秋和入冬明显推迟;暴雨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0.2天,高温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3.5天。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在此形势下,安徽省未来一段时期气候变化风险将逐步凸显。
方案提出目标,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为此,十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行动将开展,涉及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城乡人居环境、敏感产业、国土空间、综合防灾减灾等。
具体而言,如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省气候异常;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强化矿区、水生态修复,加强林草灾害综合治理;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实时监测、检疫和早期预警;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编制城市气候风险地图,实施皖北“百镇提升行动”;实施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示范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适应气候变化试点示范项目等。
“我省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系列行动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助力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