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各地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着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力量,全面建设美丽安徽,以秀美生态底色彰显主题教育成色。
学深悟透,激发绿色动能
山清水秀,天朗气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生态资源丰富的安徽,把生态环境持续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学深悟透筑根基。黄山市在主题教育中,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中悟原理、明方向、找方法。用好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组织2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情景式”教学,进一步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四下基层”,实地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展情况,破解难点阻点,带动3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对策式调研、解剖式调研,梳理问题短板,细化110余项具体举措。
马鞍山市委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暨新时代大讲堂,采取“全面系统学+专家辅导学+专题研讨学”的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依托薛家洼生态园、宝武马钢集团现场教学基地,开展“循足迹看变化、学思想悟真理”现场研学活动,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现场实践教育4000余次。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湖州考察学习,对标找差、对标提升,找准马鞍山绿色发展实践路径。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郎溪县在主题教育中坚持以学促干,开展“强信心、敢创新、促振兴”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开展交流研讨890场次。用好“溪”声润物等宣讲队伍,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97场次,以艺术化形式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各地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
整改问题,打造优美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群众环境获得感。保护好山好水,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整改突出问题势在必行。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2023年以来,阜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焦岗湖、迪沟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市县联动、立行立改,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实地调研、现场督导、会议部署,强调要严格对照整改标准,确保整改高质量、问题不反弹、经得起检验;举一反三,推深做实群众“家门口”突出环境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一线+闭环”抓好整改落实,以主题教育实干实效推动区域性生态强市建设。
宿州市埇桥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聚焦“全域秀美”,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292件问题已整改销号,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质指标达到年度任务要求;打造“幸福河湖”,探索实施“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民间河长”工作机制,推动河湖全民共治;打造“和美乡村”,2023年已建成8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诗画镇头”“山水岳乔”等成为和美乡村的埇桥样板;打造“口袋公园”,建成八一游园、纺织游园等“口袋公园”23个。
以检视整改为契机,靶向发力补短板,石台县将“西部矿产品运输道路交通突出问题”列入专项整治问题清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扬尘等“家门口”环境问题39个。实施“三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断面上游排口、闸坝、重点污染源巡查制度,全县68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可视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督查制度,排查并整改完成具体问题42个,让群众共享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舒城县坚持立行立改,在整改整治上见实效,建立“一个问题、一名县领导、一个专班、一项机制、一抓到底”等“五个一”闭环整改机制。85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245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信访件办结并按时反馈。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地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用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绩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低碳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
新安江流域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历经三轮试点、10余年探索,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天然饮用水。作为新安江发源地,休宁县在主题教育开展中,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紧扣“生态+”模式,突出生态保护提升,大力实施“五微”行动,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大力发展茶叶、菊花、泉水鱼、香榧等生态产业,让生态“含绿量”变产业发展“含金量”,以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淮北市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制定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均比十年前下降30%以上。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1.9%;新上非“两高”项目工业增加值能耗优于全省控制水平,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129.3万千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成覆盖全市城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替代基本完成,“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第一批省级示范工程。城市形象实现由“黑灰煤城”向“生态美城”的巨大转变。
以项目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安庆市宜秀区修订编制《宜秀区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策划方案》,按照“一乡一品、一季一特”原则,完成“一山一河四湖”文旅空间布局;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金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建设罗岭小红稻、七仙黄梅菊花等生态农业基地,持续推进休闲农业成片开发,打造亮丽的山水名城。
做强“绿色产业”,怀宁县围绕蓝莓全产业链,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目前蓝莓种植面积达8.5万亩,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发展森林旅游,打造独秀山公园、海螺望春花谷、雷埠红杉林、清河笔架山度假区等森林旅游景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蓝莓产业、森林康养潜力,投资13亿元打造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蓝莓“三中心”及商业街,连续举办六届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当前,安徽省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各地把推动绿色发展与推进主题教育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实干担当建新功,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