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目前肉牛规模养殖场365家,肉牛饲养量12.5万余头,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细化工作清单,推动现代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1月24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说。
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2023年,安徽启动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提出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
(记者 王晓飞/摄)
安徽省人大代表、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
张吉明介绍,2023年,利辛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
下好先手棋,做优“牛规划”,利辛在全省率先出台《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组建“牛专班”,设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完善“牛产业”,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肉牛资源开发,紧盯重点环节,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攻坚“牛芯片”,扩大“牛规模”,提升“牛效益”,鼓励企业打造利辛肉牛品牌,大力推动利辛县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同时,利辛县还强化“牛保障”,强化资金服务,保证土地供给,利用专业科技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双提升。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利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张吉明就围绕“推进本地黄牛品种保护,促进肉牛振兴发展”提出议案。
张吉明在调研中发现,与人们印象中的黄牛不同,皖北地区饲养的牛以西门塔尔等国外品种为主,以前随处可见的皖北黄牛不但数量陡然下降,牛源不足也已成为突出问题。
如何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提升本地黄牛竞争力?张吉明建议从摸清家底、借助先进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健全产业链、出台保护政策、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
张吉明建议,对皖北黄牛头数和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把现有的品种进行登记、选择、整理、筛选,为黄牛育种和保种工作奠定基础,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种群谱系档案、皖北黄牛种公牛冻精保种基因库。同时借助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皖北黄牛的品种。
“多年来,皖北黄牛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整体品牌效应尚不显著。应强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战略。同时以皖北黄牛为载体,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张吉明说。
为进一步加大对皖北黄牛的保护力度,张吉明还建议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对保护和开发利用皖北黄牛遗传资源,促进皖北黄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扩大皖北黄牛可繁母牛数量,培育地方肉牛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通过科技项目及政府补贴等方式,扩大总资金投入,以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