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既是长三角的发展腹地,又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覆盖的交汇点。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安徽突破不沿海、不沿边的区位局限,坚定地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走出了一条内陆省份扩大开放之路。从中部腹地到开放高地,中部地区正加快开放步伐。
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4月16日,第135届广交会现场人流密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们四处观望,寻找心仪的产品。
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位于照明场馆核心区域,各式各样的光源产品、太阳能产品、教室照明等产品,吸引不少客户驻足询问。仅2天的时间,展位便接待了各国客户数百批次。“客户来自坦桑尼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加纳等国家,目前成交订单120万美元,意向订单680万美元。”展位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已和二三十批次的客户约定好,交易会结束后到工厂实地考察。
外贸是衡量一个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安徽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不断巩固外贸发展韧性、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在《2024年“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方案》中,列出了232场境内外重点展会目录,促进外贸企业增订单、促合作。
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890.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260.6亿元,增长9.8%;进口630.2亿元,增长6.4%。
外贸保持良好增速,离不开一项项真招实措的保驾护航。安徽不断加大对汽车等重点产业以及外贸“新三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支持外贸发展、外贸主体培育、企业拓展双向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针对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安徽建立省领导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外向型企业上门服务机制,加大对汽车、光伏储能、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重点行业服务力度。
开放的安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前来扎根发展。
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安徽,跨国公司联合利华在合肥建立“灯塔工厂”……今年前2个月,安徽实际使用外资27亿元,同比增长4.8%。
扩大开放的核心是产业开放,产业开放的核心是利用外资。近年来,安徽不断创新外资招引模式,聚焦十大新兴产业,推进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价值链。
用“走出去”实现“引进来”。“投资安徽行”和“海客圆桌会”两大平台已经成为安徽招商特色品牌。通过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展安徽投资环境推介活动,吸引了一大批重点外资企业来皖考察投资,安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4月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启程,经中国云南磨憨出境,发往老挝万象。这是合肥开行的首趟“一单制”中欧班列。
“一单制”电子提单运输模式下,凭借电子提单,就可以办理所有的货物运输手续,“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保险、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管控服务,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必须深化改革,积极主动适应国际开放规则的演变逻辑和趋势,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利用联动发展的逻辑,推动芜湖港与上海洋山港加强协作,通过实施“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使得洋山港—芜湖港之间货物全程运输时间平均压缩至约48小时,相较于其他模式节省近50%;蚌埠片区打造“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业态融合,引导市场采购经营者线上使用跨境电商平台获取订单,线下使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拓宽新业态出口渠道……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助力安徽开放水平的提升。
促进外贸便利化,合肥海关聚焦安徽“首位产业”汽车产业外向发展需求,持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从畅通道、降成本、优服务等方面,支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加大专班航线、外贸直航重大项目保障力度,支持“芜湖—海参崴”整车集装箱出口直航。为“奇瑞”“江淮”号中欧班列定制监管方案,推进“铁路快通”模式应用,畅通“属地监管—转关运输—班列出境”全链条业务流程,整体物流时间压缩2—3天。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外籍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支付解决方案,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解决境外来皖人员入境旅游、工作和生活的支付问题,安徽正围绕“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分别对应“外卡刷卡、移动支付、现金使用”三个方面,打造一个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支付环境。
构建“水陆空”立体大通道
近期,芜宣机场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首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
不久前,国家口岸管理办复函同意安徽芜宣机场临时开放,允许开展货运业务,时间为2024年3月31日至2024年9月30日。芜宣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将于6月末开通,计划开通到越南河内的航线。
开放发展,通道先行,安徽发挥位于长三角、中部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畅通“水、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拥有长江、淮河等“黄金水道”,安徽具有水运运力大、成本低的优势。去年底引江济淮航运工程的试通水通航,更是让纵穿江淮、直通长三角的水运大通道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安徽共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7个,其中,空运口岸2个,分别是合肥、黄山空运口岸;水运口岸5个,分别是芜湖、安庆、铜陵、池州、马鞍山河港口岸。
开放口岸越来越多,贸易航线不断加密。去年,我省开通全省首条集装箱外贸直航航线(芜湖—俄罗斯),合肥国际货运航线增至8条,开行至连云港海铁联运班列等。
在合肥港,外贸货物占到集装箱总量的九成左右。过去,合肥外贸出口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到洋山港出口,或者从芜湖、南京等地沿江港口中转,运输时间较长。去年底,合肥港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正式开通,使出口货物无需在沿江港口中转而直达上海洋山港,江淮运河黄金水道航运价值进一步发挥。合肥造的汽车、光伏和家电等产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
在口岸通关效能上,合肥海关发挥“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直提直装”“离港确认”等改革措施成效,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做好直航航线保障,全力支持港口构建国际贸易新通道。
今年,安徽计划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港口航线合作,提升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将芜湖港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支持蚌埠建设淮河流域集装箱航运中心,并开通江淮运河集装箱航线,丰富“港航巴士”航线网络。
向东望,大海辽阔。安徽扬起风帆,不断拓展向海而兴广阔空间,携手打造高水平开放的“活力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