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大家十分关注的安徽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了。
一季度,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129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另外,农业、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数据也一并发布,其中不乏亮点。
总的来看,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安徽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
基本盘稳固扎实
平稳表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盘的稳固扎实。
关乎我们吃饭的农业生产稳定,在地冬小麦、油菜长势总体较好,“粮袋子”有保障;从工业上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这说明安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底盘”牢固;服务业也在稳定恢复,现代服务业表现较为突出。
平稳,还表现在产业结构优,换句话说,就是制造业、服务业更“先进”了。
比如,安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加速建设,以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在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4.5%提升到37.8%;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与产值,有效投资和大项目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后劲。从大项目来看,一季度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1161个、同比增加19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97个、同比增加59个。
这些投资额高、块头大的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是十分明显的。
新动能活跃强劲
首季度,安徽经济不止于“稳”,还有“新”,最明显的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新动能更加活跃强劲。
从供给侧看,最明显的就是制造业。
今年一季度,安徽制造业增长8.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更高,达13.5%。
哪些装备制造行业撑起的这个增速呢?答案是电子信息和汽车。
一季度,安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36.5%、汽车制造业增长12.5%。
可以说,电子信息与汽车产业已成为安徽首季度工业经济里最亮眼的两个关键动能。
产能也很能说明问题。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3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5%,工业机器人增长67.8%,集成电路增长83%。
再看制造业投资,安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自2022年2月以来已连续2年多保持在18%以上,今年一季度增长21.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4.1%,这个数据保持高位相当不容易,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正投进安徽制造业,投资与产业,正构成一组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在众多工业数据中,有一项数据很值得关注,那就是民营工业。一季度,安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增长,这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做工业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很能提振信心的。
生产出的产品能消化掉吗?其实,生产活跃,是因为需求旺盛。从需求端尤其是消费端看,这些工业产品销售还是颇为给力的。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一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1.3%,这与快速增长的产能形成呼应。
需求侧还反映在外贸上。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进出口总额1890.8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260.6亿元,增长9.8%。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这是安徽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对安徽一季度进出口的总结。
“安徽货”在海外卖得最“旺”的,是机电产品。一季度,安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9%,占出口总额的71%。在这些产品中,汽车及其零配件、电脑及其零配件、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35.4%、11.2%和9.8%。
民生保障“稳稳的”
相比宏观经济,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身边的衣食住行。
今年一季度,安徽的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同比上涨0.1%。
在诸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4.1%,猪肉价格下降1.8%,鲜果价格下降8.3%。
猪肉价格下降,对于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不利于养猪户,这就是俗话说的“肉贵伤民、肉贱伤农”。在人们印象里,猪肉价格一直在“跌跌不休”。
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分析,猪肉价格较长时间处于低位,当前正处于生猪产能去化过程中。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1386.8万头,同比下降14.3%;其中,能繁母猪131万头,同比下降14.1%,仍然处于正常保有量范围内。
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同比增加。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0.9万人,同比增长1.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7%。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1元,同比名义增长5.8%。
另外,民声呼应工作体系不断完善,50项民生实事有力实施,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充足,这些都能给予我们普通大众充分的安全感和确定性。
总的来看,安徽首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积极因素持续累积,新动能、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这些“新”力量愈发活跃。
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经济稳定向好基础还需巩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面对不确定性,唯有坚定信心,以踏踏实实工作的确定性来积极应对,争取经济发展取得更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