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资讯 > 

“姜”来致富 “乡”约“钱”景

发表于:2024-04-24 11:15  作者:苏丹丹、叶品  来源: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沈好好

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错落有致的邻家小院、富有文化气息的创意墙绘......走进安庆市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一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生动画卷铺展而来。

在江河村生姜加工厂前,村民胡银生正驾驶三轮车,运来一车自家储藏的生姜。“去年,我家4亩地全种植了生姜,产出了1.5万斤,除去成本纯盈利10万元,比我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胡银生开心地说。

“姜”迎“丰”景 驻村帮扶增收入

胡银生是土生土长的江河村人,为了生计,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年收入5万元左右。“在外面打工其实挺想家的,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异常地想家。”胡银生回忆起了打工的那段岁月。

2023年春节返乡后,胡银生所在的工厂因经济不景气,迟迟未开工,胡银生也只能留在家里。时间一长,他便开始着急了。“不上班就没有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正当胡银生一筹莫展之际,安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岳西县白帽镇江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柯献中解决了该户的就业难题。“既然工厂没开工,那我们何不留在‘家门口’就业呢,你可以加入到生姜种植业来,既能赚钱,又能顾家,一举两得。”

柯献中的一番话深深地印在了胡银生的脑海里,随后,他便把种植生姜摆上了日程。

“柯书记,我是小胡啊,麻烦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这样种植的啊?”

“柯书记,又是我,我的生姜种植业越来越好啦,想扩大规模,能不能帮我申请贷款啊?”有段时间,柯献中几乎天天都会接到胡银生的电话,而他总是事无巨细地指导,上门帮忙查看生姜的长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胡银生夫妇的精心护理下,在驻村书记的悉心指导下,仅仅过去六个多月,胡银生种植的生姜便喜获丰收。

“姜”有奔头 特色产业来助力

“生姜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全村种植小黄姜的农户约有150余户,种植面积近300亩,年产小黄姜约计150余万斤,生姜已经成为我们村里经济的支柱产业。”村委会成员汪东霞介绍道。

“我种植生姜有20多年历史,原来种植生姜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销售渠道少、价格不稳定,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一点也不担心销路,因为有驻村工作队帮我们一起卖,我们种得更有底气了。”江河村种姜大户刘召青笑着说道。

为了帮助姜民拓宽销路,增加收入,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到英山、阜阳、铜陵等地考察,学习相关行业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依托扶贫政策支持和帮扶单位力量,积极开通“邮乐购”和“徽韵伴山来”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网上售卖,线上平台累计帮助姜农销售小黄姜近3万斤。

“姜”来可期 乡村振兴致富宽

为打响江河生姜品牌,工作队还积极奔走生姜的绿色认证,创立特色农品牌。同时,新建生姜加工厂,为生姜赋能。

驻村工作队借助帮扶单位力量,获得接近百万元的帮扶资金,建设了一座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生姜加工厂,项目投产以后预计能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近10万元,有效解决了生姜销售难和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为集约经营、统筹发展,工作队还在村部办公楼屋面,建设40千瓦、厂房屋面建设60千瓦光伏发电站。这些项目不仅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还为生姜加工厂提供持续清洁能源。

小小一片姜片,一头连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另一头连起了新农村的乡村振兴。

在生姜加工厂内,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清洗、切片、腌制、杀菌、包装等,忙得不亦乐乎。

“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谢谢烟草公司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为我又提供了一个就业岗位,让我贴补了家用,真的很感谢。”江河村村民也是加工厂的工人刘绍成感激地说道。

生姜加工厂的落地生根,如同一粒希望的种子,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近三年来,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帮扶单位项目帮扶资金六笔共两百余万元,完成了5个方面的项目建设,累计为乡村振兴帮扶点村民及村集体增收3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20个。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约未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苏丹丹、叶品)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