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特产”,如何变成致富产业?4月29日至5月2日,记者深入望江县一些乡镇采访调研,与村级负责人、镇级负责人就乡村产业发展等话题交流沟通。
赛口镇望马楼村属于丘陵地区,耕作条件差,传统的水稻、棉花种植经济效益低。从2010年起,村里开始种茶油茶,目前种植面积已增至3500余亩。这几年还引进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品种,更新了茶园。村集体还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一条茶籽油深加工生产线。
赛口镇党委书记金文新说:“培育、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下一步工作重点。”目前,望马楼村已申请茶油品牌“望马田乡”“望乡雲楼”等,产品也多次到外地参展,并尝试与当地知名的粮油加工企业联河米业联手销售,做强加工,拓宽销售渠道。
发展乡村经济,打造“一村一品”,能人带动功不可没。鸦滩镇香茗村有种黑木耳的传统,2022年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村里种植了12亩约8万棒黑木耳。“按照当前黑木耳干货30元卖,我们一亩毛利润有8万元,纯利也有三四万元。”香茗村黑木耳基地负责人说,香茗村的黑木耳不愁卖,走的是大宗路线,正准备扩大再生产,“有人拿我们的黑木耳在网上直播来卖,价格能达每斤五六十元。”
赛口镇万全村津昇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建有大棚16座和露天种植基地。该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亩产8000斤,价格为每斤一到两元。在外创业的赛口籍企业家陈庆南是合作社的操盘者。他发现家乡大片撂荒地,就萌发了种植马铃薯的念头。为保证产品质量,陈庆南聘请安徽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在调研中,鸦滩镇香茗村因地制宜种植黑木耳取得成功令人兴奋。相比蘑菇等食用菌品种,黑木耳种植技术要求低些,加工简单,就是将鲜黑木耳晒干、烘干;运输方便且成本不高;食用菌正成大众消费品,黑木耳因其性价比高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鸦滩镇党委副书记吴思思告诉记者,香茗村今年准备将黑木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上来了,后续会去注册品牌来销售。卖初级产品利润就不低,有了商标,售价提升一两成,就可能培育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