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资讯 > 

情牵桑梓 共赴未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福建泉州学习

发表于:2023-07-27 15:51  作者:郭栩彤、姚雨辰  来源: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汪影

追溯华侨奋斗史 賡续侨乡爱国情

7月11日-13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福建省泉州市“探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侨乡文旅发展新路径”社会实践团,前往泉州市洛江区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侨乡文化,学习侨乡精神。

漂洋过海归家园,栉风沐雨建侨乡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国营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于街道办事处与现任华侨农场场长庄燕燕见面。热情的庄场长带领团队参观了双阳华侨农场陈列馆。通过参观,团队成员了解到祖国对侨民的深深牵挂、归侨与祖国的血脉情深。

1960年3月11日,中国政府派出“芝加连加”号轮船载着约600名归侨从印度尼西亚启程回国之后,又派出“大宝康”号等多艘轮船,载着大批归侨飘洋万里,重回祖国怀抱。同年,双阳华侨农场成立,印尼归侨安置在阳山管理区。庄场长向团队介绍了华侨农场建立的背景,团队成员均被祖国对漂泊在外子女的深深牵挂而感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归国华侨于双阳华侨农场生活、学习、工作,在开拓中进取,在改革中奋进。

纵观双阳华侨农场的历史,是一部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建场史,是一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史。在庄场长的介绍下,团队成员逐步了解了华侨农场的奋斗史。初建时,农场条件非常简陋,每一位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片新天地。“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农牧林副业得到迅速发展,当然,除了农业,我们也致力于发展工副业,场办企业、供销社、商店等,打破了单一的农业经营形态,增加了农场收入,同时也满足了农场职工家属们的生活需求,让人们有所依靠。”在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里,双阳农场的每一位成员也加入到发展改革的大潮中,在一片新天地中白手起家,重现昔日荣光。

图为实践团队在参观国营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

瞬息万变同发展,浓浓侨情绕心田

从白手起家到改革开放,再到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双阳华侨农场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不变的是那浓浓的侨情。7月12日-13日,团队成员采访了农场的多位印尼归国老人,了解了他们的返乡故事。在这些老人的心中,祖国,一直是精神支柱,不容许任何人亵渎。“我一直相信着中国共产党,回国之后党和政府给予我们许多帮助,让我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归侨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居住条件明显提高,就业收入有所保障。那些漂洋过海的老人们不惧艰难险阻,坚定保留中国国籍,回到祖国怀抱后辛勤耕耘,才有了现在的华侨农场。被采访的老人们所流露出的爱国热情,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份侨情将永远留驻在一代又一代双阳人的心中,也留驻在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有实践团队成员的心中。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双阳华侨农场归侨老人

采访间隙,团队全体成员共赴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观,了解了华侨在南洋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商业繁荣照亮海角,侨民勇敢远涉重洋

博物馆讲解人员介绍道,10-14世纪,凭借着活跃的经济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泉州成为亚洲海洋贸易东端的中心,是人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从那时起,泉州也与南洋结下密切友好的关系。或许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或许是好奇,数百年来,重叠着多种因素的泉州移民不断涌向那里。

筚路蓝缕奋斗路 风雨兼程创辉煌

一件件陈列的展品,展示着侨民们的奋斗历程。在参观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华侨们从最初做苦工,到开设小摊,再到建立公司,设立华侨银行、兴办实业的过程。这一路上,有数不清的悲欢与离合,痛苦与艰辛。他们不惧困难,善借基石,搏击商海。得知泉州地区有许多驰名中外的侨资企业,如安踏、特步、雅克、鸿星尔克时,不少游客纷纷发出感叹:“泉商成功之处得益于其勤劳、智慧经商文化的一脉相承。”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远在南洋的赤子们,从未忘记根基,从未忘记祖国。印尼语专业的团队成员们细心辨认着书信、报单上的印尼单词,深刻体悟华侨爱国精神的传承。一位侨民后代说:“兴办华文学校,研读中华经典,庆祝传统节日等等,这些措施都不断增强了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身份认同感。”更加值得歌颂的是,抗战时期,泉籍华侨们积极投身其间,前仆后继,英勇献身,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庚续华侨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

泉州华侨们朴素大方,热情善良,他们发扬着勤劳节俭、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世界各地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奋斗史也是华侨下南洋的缩影。团队的一位成员这样说道:“那时,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们发扬着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在南洋站稳脚跟,开辟出一番天地。我们要学习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归国的爱国华侨们身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心怀桑梓、不忘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优良品质。”

图为实践队在双阳华侨农场

在学习积累的路上,实践团队将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国际视野,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华侨精神,传承侨乡文化,助力侨乡振兴。在未来,他们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印尼友好交流使者。(文/郭栩彤、姚雨辰,图/李泽熙)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