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政策 > 

安徽优化“保险+期货”模式 为农产品保“价”护航

发表于:2023-09-04 09:39  作者:何珂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汪影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期货,但是保险,洪亮清楚。

今年上半年,舒城县生猪养殖户洪亮通过“保险+期货”模式获赔37.96万元。“以前买保险,只求保个本,现在我们收入也能有保障。”洪亮黝黑的脸上露出憨笑。

“育肥猪目标价格保险”“鸭苗目标价格保险”“花生期货价格保险”“苹果价格指数保险”……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动保险机构创新产品,拓展金融服务,突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深入实施“农业保险+期货”保价行动。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涉农主体的参保积极性不断增强,“保险+期货”还需进一步创新,拓展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助力。

探索“保收入”

破解种养风险为农解忧

“猪价大起大落,有时候比过山车还刺激。”不少生猪养殖户有着这样的烦恼。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国,然而生猪养殖行业受“猪周期”和非洲猪瘟等因素叠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今年我为3000头生猪买了目标价格保险,约定目标价格17270元/吨,保险到期后结算价16004.55元/吨,保险公司赔付了37.96万元。”洪亮告诉记者,生猪行业价格波动大,好多养殖户收益不稳定,养殖积极性受影响,“现在有保收入的保险,我们就放心多了。”

洪亮所说的目标价格保险,是“保险+期货”模式。

什么是“保险+期货”?即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动荡,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通过对生产风险的重新分配,为生产者提供避险工具,实现为农产品保供稳价的功能和作用。

生猪养殖业离不开保险。过去由于缺少有效的对冲手段,保险公司只能承担巨额赔付风险。生猪期货推出之后,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价格风险,实现了有效的价格风险分散与对冲。

为增强生猪规模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养殖户收益,去年国元保险累计开展27个养殖业“保险+期货”项目,承保生猪24万头,为151户养殖场(户)提供了5.02亿元的价格风险保障,已支付赔款2004.75万元。

不仅是生猪,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玉米、大豆、鸡蛋、苹果等15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

“我们积极开展‘保险+期货’服务,期货品种覆盖玉米、大豆、豆粕、棉花、生猪、猪饲料、鸡蛋等10多个品种。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在安徽太和县开展大豆‘保险+期货’试点,累计承保面积66万亩次,理赔金额1221万元。”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推出74个“保险+期货”项目,提供风险保障4.56亿元,今年以来赔付2100万元。

多个首单落地

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近日,中华财险淮北中心支公司开出安徽省首单苹果价格指数保险,为淮北市杜集区苹果种植户许春梅的10亩苹果园提供了13.38万元风险保障。

苹果种植是淮北市特色种植业之一,该地区苹果年产量约2.48万吨。受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苹果种植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将苹果目标价格和结算价格分别与郑州商品交易所投保前苹果期货合约的盘面价格和各交易日苹果期货合约收盘价相挂钩,设置保额每亩13380元,以2%费率收取保费,即每亩267.6元,当苹果结算价格低于苹果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即按照合同约定负责赔偿,解决苹果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中华财险淮北中心支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更多“保险+期货”优化模式和相关金融产品在江淮大地涌现。

今年上半年,中华财险滁州中心支公司联合华安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在滁州市落地全省首单油菜“保险+期货”项目。“结合滁州当地油菜政策性保险对产量端的保障,采用油菜和菜粕两种期货同时对冲价格风险,将农户面临的价格风险分散到期货市场,实现对农户收入的综合保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生猪到螃蟹,从油菜到苹果,从鸭苗到鸡蛋……“保险+期货”项目覆盖品种数量不断增多。

“花生目标价格保险真是太好了,价格没有达到预期给予赔付,以前有花生种植保险保灾害减产带来的损失赔付,现在又有了花生价格的保险,这下我就可以大胆地种植花生了。”固镇县任桥镇农户张配银说。

今年4月,我省首单花生目标价格保险在国元保险蚌埠中支固镇支公司开出,为张配银提供了66.1万元的风险保障。该产品是保险花生在约定周期内的平均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保险价格时产生赔偿,进一步保障广大花生种植户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期货”自从试点以来,通过“增品、扩面、创新、优化”,不断丰富对农户收益的保障方式和保障力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加大支持

更精准发挥“保险+”作用

农业保险是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于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年就“保险+期货”确定发展方向,比如2016年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2018年则进一步提出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2022年要求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如何进一步优化?有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丰富“保险+期货”保费来源,提高模式可持续性。可推动中央财政整合相关资金,按农民投保需求,灵活调整财政资金向“保险+期货”倾斜,提高农民投保意愿。引导更多的资本力量加入,例如持续大力推进农业信贷、担保、投资融资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加快推进涉农产品上市交易,提供期货期权并行、场内场外联通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已上市品种的功能发挥,稳步提升品种流动性,优化市场结构,促进价格发现功能更好发挥。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底,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其中提出实施“农业保险+期货”保价行动。

《试点方案》明确,要强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发挥“保险+期货”作用,在产粮大县全面落实玉米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保额不低于700元/亩,财政按规定给予最高70%的定额保费补贴;在主要产区探索开展大豆、生猪、鸡蛋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保障对象原则上分别为单季大豆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生猪出栏量500头以上、蛋鸡存栏量5000只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按规定对纳入省级支持范围的给予最高50%保费补贴。

我省还支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支持期货机构与保险机构创新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通过采集期货市场或现货市场渠道农产品价格,因地制宜开发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创新险种,运用期货工具对冲农产品市场风险,推动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