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 > 

夯实生态本底,让江淮大地更加多姿多彩

发表于:2023-09-11 11:23  作者:夏胜为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芊

位于巢湖西北岸的十八联圩湿地,总面积达27.6平方公里,水草丰沛,绿意盎然,飞鸟灵动多姿,鱼虾成群结队。湿地治理是巢湖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合肥全面建成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修复恢复湿地面积6.5万亩。十大湿地“串珠成链”,形成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去年,合肥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安徽生态环境优美,承担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的重任,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加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为此,我省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管力度,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绘出美丽安徽新画卷,让江淮大地更加多姿多彩。

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厚爱安徽这片土地。在14.0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里,淮北平原一马平川、江淮丘陵河湖纵横、皖南山区层峦叠嶂,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然优势。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近年来,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开展“绿美江淮”行动,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浙西—浙南绿色生态屏障“四廊两屏”建设及长江保护修复、巢湖综合治理,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淮大地生机盎然。林长制改革是我省生态建设领域的一项创举。我省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全省5.2万余名各级林长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2012年以来,我省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四廊两屏”建设等重大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3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7.53%增长至30.22%。

深化示范引领,守护青山绿水。三轮试点、10余年探索,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天然饮用水。今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试点工作迎来新的飞跃。

夯实生态本底,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12年以来,我省划定耕地81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14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2943万亩、城镇开发边界1223万亩,初步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开展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功在青山绿水,事关民生福祉。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我省将大力实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新一轮提升工程如何推进?我省明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工程,支持马鞍山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江豚、扬子鳄等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高标准建设合肥骆岗公园,合力推进皖浙赣共同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使长江(安徽)经济带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保护修复重在“系统”二字,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实施“四廊两屏”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