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产业 >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高效赋能,让语音与制造深度共融

发表于:2023-09-20 16:25  作者:   来源: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陈紫芊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分支的智能语音,已经成为万物互联时代人机交互的关键入口,在制造业场景下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行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发展迅速。  

随着智能语音在制造业里的深入使用,更多精细化、标准化、场景化的需求和应用也对智能语音技术提出了不小的挑战。2021年,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作为智能语音领域全国唯一且合肥首个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成立,落地科教基地合肥中国声谷园区。中心致力于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智能语音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中国智能语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源头,实现语音与制造深度共融。  

科研攻坚,打造“小核心、大协作”创新体系

“智能语音技术不仅可以解放人们的双手,它的实际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要广泛。”无论是汽车、手机、家电领域的语音交互,还是用于工业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设备异常诊断的声音诊断,还是汽车的音效、背景声还原的声场构建,智能语音技术早已运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中心采用“企业+联盟”形式组建,其“小核心、大协作”的创新体系会为智能语音技术助力制造业上中下游的联合发展带来哪些帮助?中心所秉持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吴江照:中心“小核心、大协作”的体系能够集中核心资源,更好地在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形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小核心汇聚了国内智能语音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中心作为小核心的发动机,驱动股东单位以及联盟的协作和运转,辐射带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大协作一方面有助于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来自股东单位和联盟的海量真实需求将汇聚到中心,促进中心为行业提供更好、更急需的服务输出;另一方面,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值规模。  

目前,中心的多语种交互技术全球领先,中心与华为、车企诸多合作伙伴的对比测试也领先国外的竞争对手;工业声学技术国内领跑、国际并跑:声学成像实现50米远距离小于1°的精准定位,同时在声音故障诊断方面,也拿到了DCASE国际赛事冠军;搭建的AI云平台每天提供十几亿次访问,高效且稳定无故障。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共性技术“卡脖子”问题,可以说是中心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优势。中心拥有200多人的专业团队,背靠科大讯飞、寒武纪等股东单位及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可以帮助我们链接到更多的行业资源,将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龙头企业等拉到一起,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安全生产,工业AI保驾护航

“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将人从繁复枯燥的生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实现人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做出贡献。”在安全生产领域,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依托成熟的工业声学技术,打造的智能巡检方案、工业设备预测性维护、声纹质检系统已经成熟运用到电力、矿场等重要行业和重要设备上,为实现智能制造在质检预检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提供重要帮助,弥补现阶段在质检预检环节的技术空白。  

问:安全是工业企业永远的话题,企业离开安全就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中心聚焦安全生产领域落地了哪些应用方案?与传统的人工保障相比,中心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优势?能否介绍一个实际应用案例?  

吴江照:中心在工业声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主要研发落地了“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智能巡检方案”“声纹质检系统”这三个解决方案,为工业生产安全提供系统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保障,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主观性、质量反馈更全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心也希望通过技术的研发升级,将人力从重复性强、生产环境恶劣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鼓励人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结合中心声学成像技术构建的智能巡检方案,与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系统7×24h全天候运行,巡检效率高;降低安全风险,规避或者减轻人工巡检的安全风险;统一巡检标准、提高准确性,能够更准确地检测问题和异常,避免人为主观判断的误差;数据记录和分析,智能巡检可以生成大量的数据,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中心研发的声纹质检系统已经在微特电机生产企业和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在高端智能空调生产线中,中心采用智能语音技术和声纹技术对产品功能进行检查,并结合公司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对标签、外观进行检测,真正实现了替代人工质检。  

探索AI语音技术,多语种助力企业出海 

问:智能语音技术是万物互联时代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一带一路语言大互通的基础技术。面对中国智造出海、多语种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心所秉持的技术优势有哪些,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吴江照:中心研发的多语种语音技术产品的服务方向,一是多语种人机交互系统,应用在汽车、手机、家电等语音交互助手上;二是多语种翻译,包括出国交流,相关文献的翻译,出口大飞机的设备说明书翻译等;三是一带一路上的应用,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面对中国智造出海、多语种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心在核心算法研发上,和科大讯飞深度合作,多语种算法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在数据资源积累上,和国内国际上的外国语学校保持合作和交流,同时构建了自己的语音资源团队和外语专家团队,保证多语种数据资源;在工程化层面,依托AI中试云平台,让算法到平台服务的速度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在全球建立多语种服务AI算力中心,保障服务的快速可达。  

高效稳定,中试语音云平台助力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问:中心构建的中试服务平台能为企业提供哪些实质性服务?平台每天支持14亿次的AI交互服务,托管1万+AI模型,这样超大量的访问和托管,中心是如何保证平台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的?  

吴江照:中试平台的创建初衷在于推动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并以此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AI生产应用平台。实质性的服务主要分为两块,一是科研型企业,中试平台主要为其解决工程化研究的难点,提供数据处理、数据标注等技术支持,帮助企业降低技术层面的投入成本,提高科研效率。二是应用型企业,中试平台为其提供高稳定性、高效率的托管及编排服务,帮助企业将模型系统化、轻量化的应用起来,解决企业在实际应用层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中试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离不开中心高可用的系统架构与专业人才团队的保障。中心敢于引进最前沿的开源技术,在开源技术的上进行深度改造定制,实现先进技术的平稳落地。同时,中心在全国建设多个站点,满足全国用户的高效使用,也为基础设施(网络、机房)的突发故障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方法,依靠我们自研的调度框架,可以实现流量秒级迁移。除此之外,中心引进先进的SRE理念,有一个千亿流量锤炼的运维团队,7×24h全天候待命,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工业之眼,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问:如果用“智能检测赋能智能制造”来概括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您觉得该如何理解?中心打造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人工智能质量评估与标准化建设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吴江照:检验检测的本质属性其实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目前检验检测的具体成熟运用场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强制检测、自愿检测、认证。检测在制造业中一直都有,但是存在着低效、投入大、波动大和误差大、无法回溯的问题。  

通过智能检测,可以帮助实现高效、稳定、可量化、可回溯的测试手段和结果;但这种方式绝对不是一些信息化系统就可以解决,需要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再结合相关的软硬件方案、机器人方案才能实现;从抽检到全量检测,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的质量。  

中心打造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可以在核心技术上做到引领,帮助制造业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测试实验室;同时促进行业标准的建立,中心是智能语音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副理事长单位,通过企业领跑者计划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与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并与国际权威机构SGS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双方检测能力的互认。(来源: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