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民生幸福“夕阳红”,谱写养老服务新篇章。今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安徽省各地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老年教育体系、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加快构建,养老服务驶入更高质量发展轨道,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老年助餐
构建覆盖城乡服务网络
“天渐渐冷了,我们能在食堂吃到有荤有素的热乎菜,而且一顿12元的饭,政府补贴8元,我就只花4元。”铜陵市郊区灰河乡太阳村的古奶奶笑着说,村里老人们每天早早地聚到一起,饭前饭后休闲娱乐、唠家常。
今年,灰河乡对太阳村、马洼村两所老年助餐点升级提质,目前两所老年助餐点可容纳100余人就餐。助餐点还建设了老年活动室,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要。
巢湖市栏杆集镇柳集社区老年食堂自今年7月开业以来,前来就餐的居民越来越多。“咱们的社区食堂是由原栏杆集镇卫生分院改建而成,实现闲置资产的高效盘活、利用。”柳集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证社区老年食堂持续稳定运营,社区通过村民议事,经过多家充分比选,确定由信誉和口碑都得到认可的返乡创业青年经营并签署协议,预计3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约10万元租金收入,实现村集体和返乡创业者“双赢”。
聚焦老年人实际用餐需求,安徽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不断推进标准化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农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分别接近4200个,一张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老年学校
让“银发学子”乐享晚年
走进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金寨南路社区老年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伴在这里学习琴棋书画,重拾生活乐趣。
“书法融汇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社区老年学校志愿者、80岁的朱维高老师正在为学员们上书法课,课堂上的老年人聚精会神,边听边记。除了书法班,老年学校课堂还设有国学班、音乐班、舞蹈班、绘画班……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金寨南路社区“老年学校”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社区老年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实现了“老有所乐,丰满人生”的开设目标。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人参与学习。
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日趋旺盛。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0万人左右(线下25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总人数达到170万人左右(线下100万人左右)。预计到2023年,我省将新增学习人数110万人左右(线下9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人数达到250万人左右(线下170万人左右)。到2025年底,我省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智慧养老
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伴随着人脸识别刷脸模式“李芳签到成功”的字样出现在屏幕上,来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智慧养老中心就餐的居民李芳老人直接完成就餐支付,整个过程快速便捷,不过数秒。
方兴社区筛选了辖区79位低保或残疾长者,免费发放求救定位手环。这款集计步、通话、防摔、定位、紧急呼救等功能于一体的穿戴设备,通过定位手环App,联通方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时监控老人的活动轨迹。
方兴社区以社区服务场所为依托,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探索出“医、康、养、护、助”五位一体的社区养老新模式,实现智慧社区智能养老。
目前,方兴社区智慧养老中心除了可以刷脸就餐外,还可以进行刷脸理发等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弥补了老人忘带饭卡和现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的尴尬和困难;通过对老人人脸识别信息和养护服务信息综合分析,为老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养护服务;也为政府实现精准发放助餐补贴提供量化数据。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方兴社区2482名老人都可以进入人脸识别系统,其中已通过刷脸就餐、理发的老人累计超过2万人次。
敬老助老
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一声问候、一番细语、一件礼物,让退休老人们感受到社区浓浓的关爱。家住合肥新站高新区东元家园2期安置房的孙必珩,今年已88岁高龄。他年事已高,生活起居行动不便,子女们也都在外面工作。
今年重阳节前,社区工作人员又一次上门,为孙必珩送去了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与老人话家常,问候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帮他打扫卫生,让老人心里倍感温暖。
连日来,新站高新区三十头社区协同社居委工作人员共同组成8个小队,分别对辖区120余位企退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为企退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祝福。
小小“日记本”,坚实连心桥。在合肥经开区,蓬莱居民区的志愿者通过每户每月入户3次,测量血压、了解近况、打扫卫生等细微行动,用“爱心日记本”嵌入幸福点滴,让辖区内老人感受社区实实在在的关爱。当地“胡阿姨管得宽”志愿服务队还每月定期开展“‘义’心为民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精准服务辖区困境老人。
据了解,蓬莱居民区党总支结合“邻里亲·大家管”党建品牌,重点围绕残疾、患病、孤寡、空巢、独居等困境老人,发动居民骨干,调动居民热情,搭建社会支持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今年,安徽省围绕打造“皖美养老”服务品牌,组织实施养老服务“十大行动”,其中就包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省民政厅明确,将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创新模式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滁州市琅琊区三官街道创新服务模式,多措并举,助力困难老年人拆迁安置和养老。当地充分利用三官社区原三里塘小学10余亩闲置校舍,打造“一米阳光幸福院”,新建了40套老年房,修缮改造校舍12间共46套,同时新建270平方米的服务用房,用于群众就餐及休闲娱乐。
“一米阳光幸福院”解决了部分老年困难群众房屋被征收后的住房、养老难题,目前进驻30户,入驻人群大部分是拆迁困难户、低保户。同时,引进江苏一家专业企业运营管理,为这里的老年人提供日托、助餐、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离家不离村,村里享天伦”。
据了解,安徽省主动顺应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需求变化趋势,着力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化,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依托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喘息服务、助餐助浴等方便可及的社区养老服务,为广大居家老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聚焦农村特困、失能、留守等特殊老年群体,持续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