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要闻 > 

安徽:用新材料“锻造”新未来

发表于:2023-11-24 10:28  作者:许昊杰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紫芊

新材料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全省重点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规划+政策+基金+协会+战略咨询委+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平台”的生态圈。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49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0.5%。

创新赋能,产业生态逐步构建

今年7月底,经过两年努力,由安徽尚欣晶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脉冲通电加压烧结生产线,在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运行。这是国内首条脉冲通电加压烧结生产线。

该公司科研团队将合肥工业大学在高端难熔金属及超硬硬质合金领域1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转化成可规模化生产的产线设备和稳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精密光学、电子信息等领域解决了进口材料的替代问题。

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嫦娥钢”护航“天问一号”软着陆,世界最薄玻璃成功量产,从玉米(秸秆)到聚乳酸制品全流程打通并实现量产……通过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我省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形成了一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自主创新成果。

新材料的研发创新能力,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前景。当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2家,省级创新平台300多家,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49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0.5%,规模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24.5%。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新材料产值增速同比增长3.7%,规模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1.8%,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材料产业生态也在逐步构建。目前,我省已相继成立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并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发展,促进产研对接,强化要素汇聚耦合,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直通。

优化布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中、西部地区基于特色资源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我省也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放大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发展效应。

近日,在位于安徽濉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高水平铝箔轧机正快速运转。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动力电池铝箔等产品。

离中基电池箔公司不远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高精度双零箔、环保家用箔等铝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数码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力幕新材料董事长梁稳告诉记者。

近年来,淮北市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为发展重点,初步形成了集铝型材、铝板带箔、再生铝、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是提升新材料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基地)“双轮驱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体系。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方面,我省已形成“一核四翼”集群布局,新型显示、新能源、磁性材料三大材料体系特色鲜明。新兴产业集群(基地)方面,培育5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高水平新材料产业集群也成为我省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打法”之一。我省加强与中国建材集团等中央企业会商,提出央地合作推进皖北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第一阶段方案,并在淮北市、蚌埠市分别规划建设两个零碳绿色数字化新材料产业园,计划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强化保障,“双招双引”攻势加强

安徽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系统谋划和省市协同的各项保障。

此前,我省已出台的《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中,系统谋划新材料产业“3+2+N”发展方向,明确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实现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个百亿级骨干企业发展目标。

去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还发布了《安徽省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这是我省首次在省级层面出台新材料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涵盖原始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全环节。此外,我省会同国家大基金、中央企业共同组建总规模200亿元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基金,组建总规模超过135亿元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基金,专项用于全省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等。

省市协同,才能推动产业加速提质、扩量、增效。以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举办地蚌埠市为例,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组织产需对接,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人才、技术对接,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挥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平台作用,集聚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如今,蚌埠市已集聚凯盛科技、丰原集团、康宁药玻等新材料企业36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形成了以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多种新材料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放眼全省,招引成效不断凸显。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新材料产业共落地项目1537个,拟投资金额总计6523.9亿元。我省已建立省市联动、专班专责、调度通报、互联互动等机制,凝聚省市招引合力,保障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值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举办之际,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将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迈上新材料产业的征程,也让人们对安徽这片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热土,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