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自然山水冠绝天下,历史人文璀璨夺目,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立全域联动机制,开展业态融合创新,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大黄山,驶上发展“快车道”。
丰富旅游业态 增加优质供给
黄山市是大黄山的龙头,拥有黄山北站、歙县北站、三阳站、黄山西站、黟县站、祁门站6个高铁(火车)站。非自驾的游客只能通过旅游大巴或出租车到达景区。但是,旅游大巴的等待时间和车程耗时较长,乘坐出租车费用较高,游客游览景区不够便捷。
“如今,‘快旅慢游’已经成为新时尚,黄山市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旅游交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我建议加快黄山市轻轨的建设。”省人大代表、“中国好人”李培生认为,黄山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腹地,接近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旅游客源市场,建设一套“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能将黄山市的旅游价值更大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高品质旅游,离不开优质供给。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和游客需求变化,开发更多更潮的新业态新产品,成为旅游业提档升级的重要课题。致公党安徽省委会建议,以国际化的标准重塑大黄山产品,以生态“高颜值”、文化“高品位”、发展“高素质”为特色,将自由旅行、诗意栖居与乡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打造辨识度高、主题形象佳的主客共享乡村空间,营造世界级优质度假生态圈。
去年7月,合肥至黄山的首条低空旅游航线开通,吸引众多游客尝鲜。省政协委员哈达嫣建议,在新兴产业基础好、应用场景丰富的地区,开通短途运输航线,开发低空游览、飞行体验、航空运动等低空消费产品,打造“空中看安徽”旅游品牌,促进通航飞起来、热起来。
挖掘文化遗产 实现活态传承
大黄山,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安庆的黄梅戏唱响四海,池州的傩戏历史悠久,宣城、黄山的文房四宝工艺精湛……经历岁月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更是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省人大代表、安庆再芬黄梅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吴美莲建议,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宏村可以开发含有白墙黛瓦元素的服装、包等,既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又能够增加景区景点的文化吸引力。
徽州传统村落是大黄山的亮丽名片,小桥流水人家成为多少人心心念念的梦里田园。农工党安徽省委会建议,加强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从“遗产活化”视角利用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要将传统村落人们的原始生活情境展现出来,使其直观化、场景化,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村落文化、传统习俗等,借助一定的载体场景化。“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要深入挖掘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元素,并加以艺术提升,构筑其文化的核心吸引力。
民俗活动参与性强、趣味性高,是活跃旅游氛围、增加旅游体验的“催化剂”。大黄山区域的岳西灯会、九华山庙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吴美莲说:“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节庆主题活动,不仅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而且有利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
加强品牌传播 擦亮“金字招牌”
从黄山市的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到宣城市的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从池州市的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到安庆市的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近年来,各地红红火火开展的节庆活动,持续增强大黄山文旅营销氛围,不断擦亮大黄山的“金字招牌”。
“要大手笔策划、大事件营销,形成集聚效应,从而吸引更多游客。”省政协委员江海表示,新媒体传播不受地域限制,信息表现形式新、传播速度快、受众规模大、传播精度高,并且互动性强,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与口碑效应的良好途径。“可以精心策划、精准营销,甄别需求、定制服务,增强大黄山文化旅游品牌力和影响力,提高景区景点人气和热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短视频的兴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吴美莲说,打响大黄山品牌,可以以文化传播为抓手,打造更贴近群众的文化传播平台,尤其是面向年轻群体,推出更多他们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
致公党安徽省委会建议,加大创意设计力度,推出代表大黄山的形象标志、色彩体系和宣传标语,在营销推广、国内外宣传中,统一规范使用大黄山品牌识别系统,共同打响大黄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