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乡村振兴 > 

安徽绩溪:一亩春茶的账单

发表于:2024-04-23 16:40  作者:汪瑞华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责任编辑:沈好好

午饭点刚过,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让茶农姚祥乐提前下了山,结束了当天的茶叶采摘。

见到他时,老姚正在绩溪瀚徽农业的茶叶加工厂避雨,刚排队过完称、登完记的他,把卖鲜叶的回单,小心翼翼地叠齐收好,生怕让雨水给淋了。

“上午采了20斤鲜叶,8块钱一斤,价格还可以。”老姚告诉记者,自打开采以来,光是鲜叶就卖了6000多元,要不是碰上下雨,这会还在山上采着哩。

今年整70岁的老姚,家中有7亩多高山茶,其中部分还是老茶树,“‘金山时雨’因产于安徽省绩溪县金山村,采制于谷雨前后,故而得名。‘金山时雨’好,就是因为老茶树品种好,老品种茶味才够香。”

攀谈间,记者看到,不时有茶农带着现采摘的鲜叶过来称重、记账。而在一旁烘焙区,工人们正在赶制今年上市的“金山时雨”新茶,车间里,茶香四溢。

眼下,正值“金山时雨”的采摘旺季,茶农们天天穿梭在茶垄、茶树间“掐嫩取鲜”,抢抓春茶采摘时节。瀚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军告诉记者,平均下来一天能收鲜叶2万多斤,加工干茶3吨左右。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茶园能产干茶80斤,按均价150元/斤,亩均效益就是12000元,核心产区的价格更俏,好的每亩2万元。”言外之意,在绩溪县上庄镇,一亩茶山万元钱,已经成为现实。

山环水绕的上庄,有山便绿,有水皆清,好山好水赋予了当地好生态。这里是“金山时雨”茶叶的核心产区,9000亩茶园,几乎都在海拔500至700米的高山上,独特的地理优势,成就了“金山时雨”的特有品质。

在上庄镇,吴建军家四代制茶,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龙头茶企,他见证了家乡“金山时雨”茶叶的变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别看一斤干茶只卖到20元,但能抵得上老父亲一个半月的工资。”吴建军回忆说,那时都是炭火炒、炭火烘,全靠手工,一大家人通宵也就炒出10斤干茶。

身为上庄镇的茶叶大户,2007年,吴建军牵头成立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00多户,不仅承担起茶农鲜叶的收购加工,还负责茶农的日常培训,包括有机肥的使用、生物农药的喷洒以及采摘标准的制定等。

合作社成立后,“金山时雨”规模效益凸显,品质也得到了提升,不但跻身全国百佳合作社百个农业产品品牌,还一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气更是不胫而走。

镇上,也先后建成多条茶叶标准化生产线,并形成了以瀚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现如今,仅瀚徽农业的年产量就能达到800吨,年产值1.37亿。

有别于传统炒制,在加工环节,新技术激活老产业,让“金山时雨”从杀青、揉捻到烘焙、塑型、分选等制作工艺,基本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置身车间,成排的揉捻设备井然有序,随着反复翻炒,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吴建军说,目前机械化率达到了90%以上,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茶叶品质。

躬耕上庄茶山间,矢志不渝为茶人。

这些年,最让吴建军欣慰的是,通过培育新品种,“金山时雨”的头茬开采可提前到3月中旬,大大提高了采摘周期,让茶产业为茶农释放出更多长效“红利”。

相关新闻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