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 > 

安徽省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发表于:2024-04-25 09:15  作者:王弘毅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沈好好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将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中,不断创造新价值。

创新,是安徽的一张闪亮“名片”,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安徽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积极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高能级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建成覆盖省、市、县(区)三级的安徽科技大市场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转移转化机制,多次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布局建设安徽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打造以“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羚羊”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谷院网”融合创新品牌,推动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深度赋能。

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至2023年的42.9%。”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陈军说,我们注重遴选培育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建立并动态更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名录,引导各地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培育力度。

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近6800家,贡献全省近八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五成多的上市企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过2200家,实现营收4000多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安徽7737户规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3.46万个,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用户107.2万户、服务企业510.1万次,助力更多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推进布局前沿技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近年来,安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今年,我省提出将加强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开工建设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争取深空探测重大标志性工程立项实施;新建一批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重组升级省(重点)实验室100家以上。

“我们紧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瞄准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动能。”陈军说,安徽全面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7+N”等领域和方向(培育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同时兼顾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发展),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谈及下一步的目标打算,陈军说,安徽将围绕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及时将更多的创新性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二是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壮大新材料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三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谷院网”互动赋能,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把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更好结合起来,促进“数实融合”,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壮大的生态系统。

政策

产业

新闻排行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监督电话: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体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动:18856058829

广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