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桥村,有这么一群村干部,稍有闲暇时间,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侍弄那些瓜蒌、木耳什么的,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人戏称他们为“泥腿子”。
他们侍弄的那些瓜蒌、木耳可不是自家的,而是村集体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此事说来话长。
官桥村是典型的半山区半丘陵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非常有限,2021年仅有20多万元,村级基层组织运转难以维系。面对困难局面,官桥村“两委”一班人伤透了脑筋,“得想辙!”经调查发现,尚有近百亩土地因地力较为贫瘠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如果将这些荒地进行开发利用,发展一些特色经济作物,集体经济收入不就有了吗?那种点什么好呢?经过周边地区调研和咨询有关土壤农学方面的专家,村“两委”决定种植瓜蒌和木耳等高效经济作物。
说干就干。起初打算将土地平整后整体发包给农户经营,但由于瓜蒌、木耳种植有很强的技术要求,没人敢承包。
“没人干,就自己干。等干出点成效,自然就有人跟着干了。”时任官桥村党总支书记姜峰决定带着村干部先干起来,希望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技术不懂,怎么办?学!他们先后10余次赴潜山、岳西学习瓜蒌和木耳种植技术,多次邀请种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来村现场指导,直至自己成为“专家”为止。
2022年初,官桥村流转闲置土地,种植瓜蒌7亩、棉花70亩,当年集体经济收入新增5.4万元,总量达到31.07万元。2023年,扩建瓜蒌种植基地至30亩,新建木耳种植基地10亩和钢结构厂房1座;成功注册“官让桥”商标,利用微信、抖音等宣传销售,“官让桥”牌瓜蒌子、木耳一度供不应求。202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06万元。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没问题。并且已经有农户在跃跃欲试了。官桥村的产业肯定会发展得更好。”现任官桥村党总支负责人叶平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瓜蒌、木耳种植技术要求高,如果完全请人代劳,很难达到理想产量。田间管理这些精细活,只能由这些懂技术的村干部“包揽”了。只是在播种和采收阶段需要大量人力时,才雇上一些人手,此时的村干部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在参与劳动的同时,还要负责技术指导。既要干好日常工作,又要搞好产业发展,这些村干部一年到头都没个歇的。有时在瓜蒌、木耳种植大棚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弄得“灰头土脸”的,成了正儿八经的“泥腿子”。
“都是手头活,不辛苦,权当免费健身了。”当有人感叹他们的辛苦时,叶平乐呵呵地说,“只要能发展,我们甘当泥腿子。”(严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