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庄子寓言中,“庖丁解牛”这个成语跟安徽蒙城结下了千古奇缘。
作为被写入史书的“名牛”,不仅滋养了蒙城这座古城,还铸就了这座城独特的牛文化底蕴。
在这里,家家有养殖历史、人人有养殖技术。
在今年2月的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蒙城县获2023年养殖10强县通报表扬。该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进农业强县和现代化美好蒙城建设。
到底,蒙城肉牛产业有何发展密码?如何在农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下快速“出圈”?
稳扎稳打促发展肉牛产业的蒙城,解锁了一连串的“超级密码”。
密码一:犇政策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养牛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被确立为首批“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享有“全国黄牛第一大县”的美誉。2022年,“蒙城黄牛”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推动肉牛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2023年,蒙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决策部署,对照《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细化了肉牛产业发展支持12条政策及实施细则,内容涵盖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科技服务、良种繁育及精深加工奖补等全方位支持。
“锚定‘三大目标’,健全‘四大体系’,实施‘五大工程’,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发挥养殖传统、秸秆资源等优势,聚焦头尾齐抓、链上增值,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双招双引为重点,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纵深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蒙城县副县长涂健对蒙城县肉牛产业迅猛发展充满信心。
密码二:创科技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蒙城县不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了“一团两网两站一平台”的技术服务体系。一团,即依托安徽科技学院建立省级蒙城县肉牛产业科技特派团。两网,即建立10名县级专家包保联系乡镇(街道)网,160名村级防疫员包保经营主体服务网,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两站,即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在当地建设“皖北肉牛特色试验站”和“肉牛产业博士后工作站”。一平台,即推广应用“徽牛云”数据信息平台,在重点养殖场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实现肉牛从出生(引进)、饲草、饲养、防病、运输、屠宰到流通全过程可追溯智慧管理。
截至2023年底,全县肉牛养殖场(户)达1486家,建设养牛专业村26个,兴建养殖小区11个,肉牛饲养量达到8.6万头,比2022年翻了一番。
蒙城县漆园肉牛养殖基地位于漆园街道花园村,由蒙城县兴农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1400余亩。“我们依托原有光伏基地,采用棚下养牛、棚上发电的‘牧光互补’模式发展肉牛养殖。”基地运营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地可为养殖户提供近14万平方米的养殖用地,最少的一户养殖规模也已超过300头,目前基地存栏量5000多头。
“过去一家一户养殖,粪便污水乱排乱放,养殖产量也上不去。现在养殖基地统一管理、饲养、销售,人力成本减少了,但是产量产值增长了十倍,我们省心、放心,更开心!”合作养殖户潘政带领记者参观牛棚。
密码三:托金融
为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壮大,蒙城县强化金融赋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构建了以保险为基础,以信贷为支撑,以基金、债券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贷款难”瓶颈,为企业、农牧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蒙城县在资金支持方面,面对养殖户最担心的疫病问题。蒙城县全面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县财政按200元/头给予补贴(40%),截至2024年3月8日,已累计承保4.6万头,保额达6.4亿元;试点实施地方政策性能繁母牛保险,保费600元/头,其中养殖户出100元,最高保额2万元/头,已承保1817头,保额109万元;为肉牛养殖提供多层次保险保障。
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活体贷”业务,县财政每年给予50%的贷款贴息,目前已累放“活体贷”等肉牛产业相关贷款1.96亿元;另一方面,积极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支持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同时,实施肉牛县域内屠宰补助政策,县财政按500元/头给予养殖户补贴等,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肉牛产业。
密码四:拓品牌
品牌打出去,名声亮起来。蒙城县坚持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实施产品市场营销工程,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蒙城黄牛”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申报“蒙城庖丁”“漆园庖丁”等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商标品牌。本地品牌“五洲牛肉”是全国十大牛肉干品牌之一,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安徽名牌产品”“安徽老字号”等荣誉称号。东升五香牛肉荣获“安徽名优农产品金奖”,主要销售市场为本地,合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武汉,长沙等,目前已经开设了8家“蒙城黄牛”旗舰店,本地年可销售牛肉1000吨左右,外地销售量为1.4万吨左右。
2023年3月,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蒙城赢财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依托原有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的冷库,仅仅5个多月的时间,1条年屠宰量4万头的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就正式投入使用。“年产值大概在9亿元。”公司总经理王守路介绍说。
“赢财牛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提高了我县肉牛屠宰深加工水平,提升了肉牛产品附加值,补强了我县肉牛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环节。”蒙城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工作专班成员张少波介绍道。
赢财牛屠宰加工、农兴食品、润朴丰食品、中远食品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形成屠宰分割、加工、卤制品、调理品、预制菜于一体的牛肉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同时,引进一批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调理牛排、火锅料理、休闲食品等中高端牛肉产品,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
一连串的产业发展“密码”,让蒙城县肉牛产业链和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完美融合,互促互励。
蒙城县副县长涂健这样定义蒙城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牛在全域养、肉在蒙城产、吃在长三角”,实施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打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蒙城黄牛”的品牌影响力,勇登肉牛产业发展“顶流”。